中國延後法定退休年齡,能紓緩養老金財政重擔?

中央社
user

中央社

2024-09-16

瀏覽數 4,700+

中國將自明年起逐步延後法定退休年齡,較現行制度延遲3至5歲。圖為北京萬里長城的遊客。蘇義傑攝
中國將自明年起逐步延後法定退休年齡,較現行制度延遲3至5歲。圖為北京萬里長城的遊客。蘇義傑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中國將自明年起逐步延後法定退休年齡,較現行制度延遲3至5歲。分析指出,這將有助紓緩人口老化對養老金的財政壓力,但政策只是治標,治本還須解決人口結構問題和提振經濟。

中國退休制度將迎來重大變革,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昨天通過決定,明年元旦起,將用15年時間逐步將男職工法定退休年齡由60歲延遲至63歲,女幹部由55歲延至58歲,女職工則由50歲延至55歲;2030年元旦,將領取基本養老金最低繳費年限由15年逐步提高至20年。

人口老化、少子化加劇,養老金財政壓力大

香港星島日報社論今天指出,中國目前退休年齡制度制訂於1950年代,一直沒有改動,可是人均預期壽命已由當時約40歲增至78.6歲,退休制度追不上時代需要;而人口老化日趨嚴峻,出生率已連續兩年呈負成長,勞動人口由2011年9.4億人減至去年的8.6億,官方估計60歲或以上人口將由去年2.97億增至2035年的4億。

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衍生兩個問題。第一,勞動人口持續減少,贍養人口增加。據官方數據,全國參與社保養老金在職人數逾3.79億人,已退休人士近1.42億人,意味2.67個在職工人供養一名退休人士;北京大學一項研究推算,到2050年是1.6名在職工人供養一名退休人士,對勞動市場和經濟將造成沉重壓力。

其次,人口老化代表領取退休金人數將愈來愈多,但繳納社保養老金的供款人愈來愈少,社保養老金將入不敷出;中國社科院更大膽估計,到了2035年,全國養老金結餘將耗盡。

專家:「完善退休制度、推出鼓勵生育政策」才是根本解方

對於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逐步延後法定退休年齡的決定,社論說,延遲退休年齡只是緩解養老金的財政壓力,要解決問題,須從兩方面入手。

首先要設法完善退休制度,因為單靠基本養老金並不足夠,須設法鼓勵民眾自願購買個人養老金,但中國股市近年低迷,社保基金去年投資都虧損5%,民眾更不敢買個人養老金。要扭轉民眾不願投資心態,當局須設法提出新措施刺激經濟,當經濟好轉,可望帶動股市回升,社保基金以至個人養老金有可觀投資回報,自然讓更多人對買基金重拾信心,為未來退休生活早作部署。

此外,長遠來說要推出政策鼓勵生育,包括生育補貼、稅務寬減和加大托兒服務,藉此讓出生率重回正成長;而若能穩住就業環境,保障青年有工作有穩定收入,鼓勵生育自能事半功倍。

本文轉載自2024.09.14「中央社」,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最後24小時】你要錯過了嗎?現在訂《遠見》兩年就送一年(優惠只到9/30)

你可能也喜歡

「三防世代」先修課:防窮、防病、防詐騙
數位專題

「三防世代」先修課:防窮、防病、防詐騙

「三防世代」來了!現在30~50歲的青壯族群,如何建構防窮、防病、防詐騙的財務安全網?確保「老後三本」已經成為即刻要思索的必修課。只要正視問題、提早因應,你將更有機會開展屬於自己的「晚美人生」。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