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加入會員獨享優惠

改變使用農藥的傳統模式 在地農民打開世界大門

黃漢華
user

黃漢華

2006-06-29

瀏覽數 25,150+

改變使用農藥的傳統模式 在地農民打開世界大門
 

本文出自 2006 / 6月號雜誌 全球必修杜拜學

日本富士山下的靜岡縣盛產綠茶,台灣省茶商公會理事長呂志強前年到這裡參加茶展,一名日本茶農喝了他的烏龍,盛讚之餘,問他加了那種香料。呂志強否認,對方皺起眉頭,露出懷疑的表情,硬說摻了香料,讓他很不服氣。

今年5月中旬,近百名中部茶農聚集一起,聆聽農糧署官員講解日本從5月29日起,實施的農產品農藥殘留新標準。「太嚴格了」「這根本是貿易障礙」「日本生意難做囉」,茶農在台下議論紛紛,他們擔心無法通過這項檢驗新標準而影響收入。

日本是台灣農產品的最大出口國,去年出口值有13億美元。基於衛生安全,他們檢查進口農產品的標準變嚴格了,原本規定283種殘留標準,5月底增加到799種。農委會推估,若採用新標準,台灣去年違規件數會從兩件增加到22件,排名提高到第2,僅次於大陸。

「加強食品安全是世界趨勢,台灣要順勢而為,」農委會副主委李健全點出其重要性。

一時損失,換來長久價值

危機就是轉機。「日本的新標準對台灣農產品有正面影響,要積極面對,」台灣區鰻蝦輸出業公會理事長張贊化這樣表示。

農委會前年起推動生產履歷制度,從源頭追蹤,為農產品寫「日記」,記錄作物播種、施肥、採收、加工、運銷等過程,建立生鮮食品的身分證。預估到2010年,蛋、肉、蔬果、魚類等64種常食用的產品,將結合無線射頻辨識技術(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簡稱RFID)標籤條碼,可清楚查核生產程序。

除了政府推動,也有愈來愈多農民改變多年習慣,甚至願意忍受一時損失,捨棄農藥,採用繁瑣的有機栽種,反而趕上時代潮流,通過世界級農產品認證。

這些重視食品安全的農民,沒有傲人學歷,卻有寬大心胸,不會藏私,願意南北奔波,巡迴演講,分享經驗,他們是台灣的新希望。

台南南化 芒果農 林聰明

小學畢業,拿下歐盟認證

南台灣的5月,陽光烈得讓人睜不開眼睛,台南縣南化鄉的緩坡上種滿了芒果樹,產銷第20班班長林聰明滿身汗水,他站在階梯上,從腰際拿出紙袋,快速熟練地套住青澀的愛文芒果,他不時低下頭,留神腳下的梯子,免得跌倒。

「100、200,愈接近收成期,愈要和時間賽跑,希望今天能套上1000個,」林聰明擦去額頭的汗水。個子不高的他只有小學學歷,認不了幾個英文字,卻能帶領九人產銷班,在去年10月拿到審核比日本檢驗還嚴格的歐洲超市供應商聯盟EUREPGAP(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國際認證,締造國內作物界第一的紀錄。日本進口商驚訝之餘,願意每箱多付5美元。

前年3月,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長林宗賢(時任台大園藝系教授)第一次在南化農會對著100名果農講解EUREPGAP,林聰明還不太懂國際認證的意義,不過,他相信,多一張認證,芒果應該會有好價錢,便舉手報名,卻成了在場唯一說「我願意」的農人。

「我損失好多錢!」,談起遇到盛產期,芒果每公斤慘破10元的往事,林聰明語氣顯得無奈,他寄望EUREPGAP能助他脫離產銷失衡的夢魘,便接受農糧署、農業改良場輔導,展開為期一年多的訓練。

「我們產銷班有六人是小學畢業,兩個國中,一個高中,」林聰明說。EUREPGAP有214項管制點,九名果農各要填寫10到20本的標準作業流程,這些繁複紀錄是怎麼完成的?

10年有成,愛芒成功登日

「還好那些本子很多是打勾,不必寫太多字,」林聰明講得輕鬆,可是,在林宗賢的眼裡,九人產銷班付出許多努力,學習噴藥技巧、施肥時間、定期修剪樹枝,「他們九人一條心,很有默契,為了認證,奮鬥到底。」

當EUREPGAP代表到林聰明的果園,九名果農抱著100多本紀錄本,接受審查,透過翻譯,林聰明和外國人對談自如,對方忙著將紀錄輸進電腦,一年多的努力就等著這四天的檢驗,終於換來一張寶貴的認證。

林聰明按照規定,果園內每隔500公尺,設置一座廁所,創下國內第一,大大提升了果園環境衛生。九名班員從1995年就一起合作,他們採取共同選別、共同計價的公平交易方式,早就培養了深厚的團隊情誼,自然容易凝聚團結力量。

第20班的心血沒有白費,去年天候不佳,影響整體芒果收成,可是,他們的A級品比以往增加兩成,有六成芒果賣到日本,紅艷有彈性的果皮,香味撲鼻,沒有果實蠅,完全符合要求,在東京的高檔水果店,500公克的愛文芒果,一個最高可賣到1200日圓(約新台幣350元)。

雖然日本售價比國內市場好很多,然而,繁雜的檢驗標準讓果農又愛又恨,「如果再有一件農藥殘留違規,每批芒果都受檢,台灣芒果就不要在日本玩了,」福爾摩沙物產國際公司總經理賴默亞說,他預估芒果今年能外銷日本1000公噸,若是不幸每批都要檢驗,成本大增,果農、貿易商都吃不消。

問林聰明對今年的日本市場有什麼期待?「我是看天吃飯,不敢多想啦,」可是,他的EUREP GAP認證已產生發酵作用,看到他的芒果大受歡迎,南化鄉有四個產銷班有意跟進,鄉鎮農場也躍躍欲試,看來日後拿到國際認證的果園將會愈來愈多。

台南學甲 鰻魚養殖戶 洪啟峰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魚兒不吃藥,營收多兩成

清晨5點,天才剛亮,台南縣學甲鎮還看不到什麼人影,鎮裡的養殖池卻「魚」聲鼎沸,很不平靜。

鰻力養殖場董事長洪啟峰看了看門口的氣壓計、溼度表和溫度計,就跟太太郭慧萍開著貨車載著鰻魚飼料,到10個魚池餵食,等不及的鰻魚早就在池邊游來游去,性子急的還浮出水面,洪啟峰看到這個景象,心就安了,他知道魚兒是健康的。

學甲是台灣養殖池最集中的地方,這裡的鰻魚幾乎都外銷日本。放眼望去,一片平坦,只有洪啟峰的最特別。他的池邊有個很大的招牌,上面寫著「通過ISO9001:2000認證」字樣,他以不用藥物的創新手法,在2004年拿到國際認證,在台灣養殖界創下第一。

「人家都說我瘋了,才會花錢、花時間,申請國際認證,」洪啟峰說起話來中氣十足,南台灣的太陽把他曬得黑亮,臉上的太陽眼鏡會隨著光線強弱調整鏡片深淺,顯然他很愛護視力。

「健康最重要,」這促使洪啟峰放棄使用藥物的傳統方法。他在1994年就發現不用農藥的有機食品是生活趨勢,便開始思考改變養鰻方法,護理師出身的太太也說,藥物會增加鰻魚的生理負擔,如果能改善水質,魚兒就不必吃藥了。

洪啟峰夫婦請教前輩,到水產試驗所上課,後來從餵食鱸魚的細網得到靈感,於是在七年前製作收集網,放在池面,撈集小型浮游有害生物,維持生態平衡;他們也降低鰻苗養殖數,每公頃從十萬隻降到六萬隻,讓鰻苗有較多生存空間。

一開始,三個魚池的實驗讓洪啟峰遇到失敗,因為不用藥物,鰻魚死了35%,損失慘重,親友都說他自找麻煩。雖然心痛,夫妻倆仍抱著希望,他們用顯微鏡觀察水質,記錄水中藻類變化,將飼料送到屏東科技大學化驗,兩年來從沒間斷。

洪啟峰給鰻魚好的生存環境,魚兒報以高存活率,和用藥期間相比,存活率從75%提高到85%,營業額竟因此增加20%,讓他喜出望外。

魚池變成養殖業觀光勝地

「尊重環境會獲得更多,」洪啟峰笑著說,因為得到國際認證,家裡掛著台南縣長蘇煥智贈送,寫著「全國第一家」的紅色扁額;他的魚池也成了養殖界的觀光地標,海洋大學師生、雲林地區業者、大陸昆明養殖戶坐著遊覽車前來,連日本厚生勞動省代表看了也大開眼界。

台灣鰻魚品質好,常被日本人充當日本鰻,一客鰻魚飯在東京可賣到2000日圓,可惜這五年被大陸的廉價鰻魚取代,出口值降到2億美元。所幸,不用藥能為台灣鰻魚開闢藍海,「這少年人有新方法,台灣要這樣做啦,」台灣區鰻魚發展基金會董事長李華洋很誇讚後輩洪啟峰。

「用藥問題不能解決,台灣鰻魚業會死,關心自己就是關懷別人,」洪啟峰希望大家都不用藥,已在3月份和33家業者共組合作社,進行推廣。如今,有一家社員向日本JAS機構提出ISO認證申請,也有超過半數的社員向洪啟峰看齊,試著不用藥物。

去年起,洪啟峰北從鹿港、南到湖內,辦了六場演講,推廣無藥養殖,漁業署研究員李孟頎看到他熱心編寫、印製講義,十分感動。洪啟峰相信,每本講義像是一顆顆種子,只要送出去,不用藥物的養鰻夢想,有一天會在全台灣實現。

南投名間 茶農 余金炘

種有機茶,與大自然共生

「我不在乎日本人買不買我的茶,我正在勸說鄰居改種有機茶,保護這一片土地,」南投縣名間鄉的瑞成茶廠老闆余金炘望著自己的有機茶園,對訪客說出心中的抱負。

八卦山下的名間鄉是台灣最大的茶葉產地,台灣有四成茶來自這裡。紅色土壤上種著一排排整齊矮小的茶樹,與一旁高大的檳榔樹,形成明顯對比,也成為這裡的景觀特色。

皮膚黝黑的余金炘,在名間鄉土生土長,種了25年的茶,雙手因為長年揉搓茶葉,變得比一般人大上1/5。他原本相信人定勝天,五年前開始種植有機茶,改變了這個想法。「人要尊敬天地,」他發現自然界存在某種定律,是人無法理解的,物物相剋的現象可以取代農藥,促使他要鄰居也一起種有機茶。

「我一個人種沒有用,鄰居噴農藥,我的有機茶會受影響,」這一、兩年,余金炘勸說鄰居,他的方法很實際:他自掏腰包,以兩倍價格向鄰居收購他們的有機茶,有兩、三人心動加入了,但是,有更多人還沒有改變。

余金炘準備多少錢向鄰居收購?他不願回答,倒是談起種有機茶的緣由。名間茶產量多,比起量少的高山茶,價格低廉許多。2001年,他和茶葉改良場的人員聊起名間茶的前景,發現有機茶能建立特色,帶來新出路。

為了理想,一度負債400萬

於是,余金炘找上病蟲害專家,和茶改場研究員共同尋覓治蟲方法。因為沒用農藥,一開始,紅蜘蛛、蚜蟲、捲葉蛾等蟲害比以往多了幾倍,實驗了兩年,收入受到影響,媽媽責怪他,為了養家,只得向農會借錢,負債400萬元,幸好,有太太支持,才堅持下去。

余金炘用辣椒、蒜頭做成汁液,驅趕害蟲,用蜜糖、醋調配成糖醋液,讓紅蜘蛛吃到脹死,他發現,不用農藥後,引來瓢蟲,它會吃掉蚜蟲,才體會物物相剋,「用農藥是趕盡殺絕!」他說,昆蟲的共生關係和食物鏈,讓他對大自然有了新看法。

「我賣的是良心,消費者買的是健康,」或許老天眷顧尊重大地的余金炘,他依循物物相剋的原理,每年產量有6000斤,七成外銷,其中一半是賣到歐盟、日本,收入比過去好三成,也開始有能力還債。「他很熱心,願意將栽種經驗和茶農分享,」茶改場助理研究員曾信光說。

「尊重大地就能帶來生活安定,」余金炘說,他將這顆心化為對地方廟宇的關懷,在農忙之時,擔任順安廟主任委員,他相信順服神祇就是順從自然,在訪談時候,深怕錯過廟會活動,總催促快快結束,他對鄉土的愛表露無遺。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