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成本是企業經營的王道,隨著台電新推出的批次生產時間電價上路,鼓勵企業在太陽光電充裕的時段用電,1.7萬的企業能透過彈性調整排程,利用離峰時段連續生產以降低電費支出,創造獲利與邁向永續。
當前全球各地為響應聯合國「2050淨零碳排」永續環境倡議,陸續訂定碳排管制政策規範,我國政府也已宣示於2050年達成「淨零轉型」目標,全台再生能源發電量也持續增加。除了電源端的積極推動,需求端管理上,為了鼓勵用戶能在太陽光電充裕的時段用電,台灣電力公司自112年起重新調整了時間電價用電尖峰與離峰的時間,並且因應不同企業的生產模式,規劃多元的時間電價方案。
鼓勵使用綠電,離峰時段優惠價差大
根據能源署統計,台灣用電量最多的是工業部門,超過五成,其中又以製造業的占比最高,因此促成企業節約能源與低碳轉型,不僅能協助提升競爭力,更增加企業獲利。向來是國內能源發展火車頭的台電,積極落實儲能系統與打造完善智慧電網,以多元管理工具協助各界用戶了解自身用電習慣,進而選擇適合的費率方案,並且鼓勵各界多多運用綠電。
台電指出,原本實施的電價時間帶,因非夏月離峰時間為0至6時、11至14時,時間並不連續,對企業來說無法利用離峰時間連續生產,因此此次特別增訂了「批次生產時間電價」,調整離峰時間長達18小時,幫助業者得以彈性調整產能時間,也鼓勵大家在太陽光電充裕的時段用電。
另一方面,由於尖峰時間縮短到6小時,也就是15:30至21:30之間,因此將時段調整的電費差額反映在單價費率上,尖峰費率提高為每度8至9元,與離峰費率比較,價差高達6至7元,是目前時間電價中價差最大的方案,可讓企業充分規劃在離峰時間連續生產,既能充分運用綠電達成永續效益,還能節省電費、提高獲利。
彈性調整產程以降低電費,全台1.7萬用戶可選用
此次推出的新電價方案,主要是提供給高壓以上生產性質用電場所選用,包括了鋼鐵、鑄造、工具機等產業,由於這些產業的生產製程具批次性,可以充分利用離峰時段來批量生產,大幅降低用電成本。而根據台電規範此類從事農、林、漁、畜牧、礦及從事物品製造、加工或修理業務的固定場所,共全台有1.7萬戶可適用此優惠方案。
台電全新推出的批次生產時間電價,對於可配合尖、離峰時間調整生產製程的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多,讓企業多了另一項選擇,可自行評估是否採用新方案較為划算,既能節省電費成本,又充分運用綠能,創造多贏。
(台灣電力公司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