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得1991年,職棒2年總冠軍賽第七戰正在臺北市立棒球場如火如荼進行,大雨卻中斷賽事,現場1.3萬名球迷淋著雨高喊:「我們要巨蛋!」歷經前後6任臺北市長,蔣萬安市長上任後克服萬難,終於讓孵了32年的大巨蛋誕生。
「我們有大巨蛋了!」蔣萬安市長出席遠見雜誌2023遠見高峰會時強調,大家想到巴黎鐵塔、大英博物館,就聯想到巴黎、倫敦國際大都會,因為它們有自己獨具的「城市的生活品味」,臺北市除了101大樓等知名建築,現在又出現新地標—大巨蛋,也能讓中外人士感受獨特首都的生活品味,不妨親近大巨蛋來場城市輕旅行!
安全至上不妥協,蔣萬安拍板取得使用執照
度過逃生避難與古蹟維護爭議、簽約後停工、官司攻防、變更設計等重重難關,大巨蛋取得使用執照,破殼新生,11月18日,「Home Run臺北大巨蛋預備賽」開放萬人參觀,掀起民眾前所未有的熱烈情緒,緊接著的12月亞錦賽更將揚名國際,樹立歷史嶄新里程碑,國人可以在全臺首座大巨蛋為中華隊加油吶喊,迎接最具紀念性的第一顆投球。
「大巨蛋這麼重要的公共政策已禁不起任何政治操作、中央與地方口水戰。」副市長李四川提到:「大巨蛋最後一哩路的不易,為實現市民福祉,蔣萬安市長一上任即積極與中央溝通合作,超越爭議,讓進度往前走。由於延宕經年,小部分工程必須重來,但市長堅持對消防避難系統嚴格加強測試,安全至上,球場人工草皮由日本原廠親自鋪設、MLB場務專家勘查,唯有安全不打折、細節務實求是,督促工程步步為營,才能確保場館、球員、觀眾安全。」
臺北市府團隊全力以赴,總算順利向內政部爭取到防火避難性能審查核可,這一小步,使大巨蛋朝完工邁前一大步,最多可容納4萬人的大巨蛋陸續完成消防燃煙測試、排水設施改善等歷程,今年11月2日拿下使用執照,開箱大巨蛋,蔣萬安任內做到了。
球類賽事、歌手攻蛋,不夜城觀光多采多姿
大巨蛋對於各類球賽球迷、體育活動愛好者以及時常關注演藝活動的粉絲,綻放強大的吸引力,能滿足高規格賽事的期待,對城市觀光也同具加乘效益,尤其不再因雨取消賽事,顯見大型室內場館對國家運動發展有著指標性的重要意義,放眼2025年登場的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已備受關注,未來更可透過完善優質硬體設施爭取世界12強棒球賽、2038年亞運,熊熊點燃全臺瘋「國球」熱潮,提升臺灣棒球在國際上的能見度。
向大巨蛋走近,蔣萬安紙上導覽:大巨蛋園區由體育館、商場、旅館、影城及辦公大樓複合而成,有豐富可看可玩的亮點,同時,大巨蛋「臺北體育文化園區」鄰近松山文創園區以及即將進駐的24小時書店松菸誠品、國父紀念館,加上國家鐵道博物館(臺北機廠)正整修中也將陸續開放參觀,共組現代與傳統兼容的特色區,是輕旅行的絕佳去處。
同場加映不加價,把大巨蛋行旅擴大到鄰近的信義商圈、四四南村、象山步道、東區商圈,就可一次蒐羅現代地標建築、文化古蹟、自然景觀、購物娛樂、時尚潮流,還有絕對不容錯過的多樣化美食,從夜市小吃到米其林認證餐廳應有盡有,肯定是以最短時間體驗臺北日夜風景、多重城市風貌及魅力的絕佳區域,推薦遊客到大巨蛋觀賞體育競賽及藝文展演之餘,實地輕旅行,體驗活力四射、無可替代的首善臺北。
文化小旅行,體驗大巨蛋當圓心的快意行旅
市府文化局自10月12日推出首波「文化小旅行」,大巨蛋蔚為新興熱門的「文化點」,這裡當圓心,揹起簡便行囊上路,若從國父紀念館出發,橫跨地下通廊進到體育園區,疏散通路安全無虞,為配合兩邊建物,連通道一側採用古建築設計,另一邊配合大巨蛋採用全銀配色很「潮」;大巨蛋左、右外野全壘打上頭,各有4個逃生標誌,在比賽期間會進行覆蓋,球迷可放心;3座大螢幕不論尺寸或解析度都冠居全國;看台上的座椅採黑白相間的經典配色,座椅加大達50公分,前方附有杯架設計,看球最輕鬆。
蔣萬安期許打造臺北市成為宜商宜居的友善、智慧城市,再創繁華的臺北市發展願景,大巨蛋帶來朝氣與希望,值得每個人探訪,寫一篇屬於自己的旅行日誌。
(臺北市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