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新聞中最常提到的「3奈米、5奈米」,其實比半徑約50奈米的新冠病毒還小嗎?那所謂的「幾奈米」又屬於晶片的哪個部分?答案都能在台灣應用材料與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合作成立的「創新!合作!半導體未來館」中找到。該展區正式於7月6日揭幕,主打用最真實有趣的角度科普半導體,國高中生也能輕鬆體驗。
踏入「半導體未來館」展區,映入眼簾的是241顆燈泡排列而成的巨大圓球體,亮度和圖案會隨著民眾的操作而改變,彷彿近距離接觸一顆閃爍的太陽。但其實,這顆美麗的太陽背後,是複雜的半導體晶片技術。
半導體設備大廠台灣應用材料公司與臺灣科學教育館合作,合辦一個集合知識與趣味的半導體科普展覽——「MR01研發中心」,全齡設計吸引民眾聚集。應材集團副總裁暨台灣區總裁余定陸表示,「半導體無所不在,如今更在AI與大數據的時代扮演要角。這次我們希望透過科學互動體驗,轉化艱深複雜的半導體知識,啟發民眾對科學素養與探索的熱情,培力下一代產業生力軍。」
半導體未來館展場分為四大空間,包括:展示大廳、物料室、製造區、未來實驗室,不同場景空間設有工作坊、互動遊戲以及真實的半導體設備,翻轉半導體艱澀難懂的印象。
推廣科普教育,解決產業人才荒
隨著半導體需求強勁,人才短缺的狀況愈加嚴重。科教館跨域策展組組長林怡萱表示,應材和科教館合作推動半導體科普教育已有15餘年經驗,應材非常重視人才培育發展,科普推廣也是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這個產業,進而孕育半導體人才。
林怡萱回憶,當初定調展覽取向時,應材希望國高中生看完這個展,未來選填志願可以把半導體想像成一個具體的選擇,而不是一個抽象難懂的行業。「所以我們展覽的內容要夠深,深到他會覺得說,這就是我之後進入業界會看到的東西。」
最真實的半導體展,集結上百種零組件
科教館跨域小組行政專員林承緯指出,新聞中常提到的「製程突破幾奈米」,都能在展出的模型中找到答案。「比起用非常抽象的譬喻和劇烈的聲光效果來解釋半導體,我們主打真實性。」林承緯進一步補充,展區從照片到電子零件,都呈現業界最真實的情況,讓民眾有種走進半導體製作現場的感覺。
展覽中最大也最貴的半導體設備——單晶圓設備始祖Precision 5000,目前全球只有兩台對外展出,一台就在科教館。
林承緯補充,雖然「半導體未來館」強調的是真實性,但也不能忽略親子民眾,因此設有動手做工作坊,讓大人小孩發揮創意,打造專屬於自己的半導體零件。展區的互動遊戲也非常活潑可愛,小孩即使看不懂解說板上的文字,還是能透過簡易操作的遊戲介面認識半導體。
林怡萱點出,不能預設參展的民眾都聽不懂,所以選擇展出非常簡單抽象的展品。她表示,半導體未來館強調「低門檻、寬的牆、高天花板」,「低門檻」指的是民眾可以透過簡單的遊戲互動認識半導體;「寬的牆」則是能夠從不同的面向去理解這個產業;「高天花板」就是打造一個全齡化的知識展區,不管是稚嫩的小小孩還是專業的工程師,看完展覽都能有不一樣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