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一」選舉剛落幕,台灣公衛學者的群組卻開始響不停,讓外界很好奇,地方選舉跟公衛界有什麼關係?這些專家不僅幫執政黨抓到「敗選」戰犯,還提醒執政黨須深切檢討,不要忽視防疫政策改變投票行為的衝擊,否則將禍延2024總統大選。
2020年7月,台大公衛學院協助彰化縣「血清抗體」疫情調查的資料分析研擬計畫,該計畫主持人台大公衛學院特聘教授詹長權意外被「抹黑」,事後雖被證明所呼籲的「廣篩」等建議都是正確的,至今仍讓學界替他感到不平。
沒想到,11月26日選舉結束後的第一天上班日,詹長權就於臉書發表《新冠疫情對台灣縣市長選舉的影響》一文。
他指出,新冠確診不論染疫後是康復、住院或死亡,都會讓確診者及其家屬活在焦慮、恐懼、不便的經驗中,長達一個月以上。這種難熬的疫情經驗難免會對民眾的選舉行為產生影響。
「疫情對選舉的影響究竟為何?民進黨2022縣市長選舉慘敗,顯示疫情是影響選舉結果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台灣也是全球執政黨選舉失敗的一個例證,」詹長權總結說,各國政府防疫的治理能力多少都受到人民質疑,防疫成果不符人民期待也成為不少執政黨選舉失利的原因之一。
台灣高確診率發生在所有年齡層,50歲以下竟然高於平均值
他以每天每百萬確診人數來描述台灣的防疫結果,共分為三大階段。
第一階段是,2020年元月開始流行到2021年年中的一年半期間,台灣遠低於世界平均值;第二階段是2021年年中,三級警戒期間也是低於世界平均值,但有幾天趨近世界平均值;第三階段是2022年4月下旬至今,台灣卻遠高於世界的平均數,而且台灣的高確診率發生在所有年齡層,特別是50歲以下的國民確診率竟然高於全國的平均數。
詹長權分析各界對新冠疫情的感知和控制成效如下,民進黨仍停留在第一階段;媒體和民代的關注則大多集中在第二階段;但多數民眾的經驗和感受卻是處在至今每日仍高確診的第三階段。「民進黨縣市長侯選人得票數落後在野黨,反應出民進黨政府和人民在疫情認知上的巨大落差」。
他進一步分析疫情對2024總統大選會有何影響?要看民進黨能否誠實面對「檢討指揮中心及防疫作法」的新民意?如能公開透明檢討反省,對無效的防疫作法改懸易轍;對不足或太遲的防疫部署增強補漏,有效降低疫情對人民、社會、經濟衝擊的強度、廣度和頻率,或許還有可為。
「否則民進黨在2024總統、立委選舉,很可能會重複2022年的挫敗經驗。」詹長權不諱言。
蘇益仁:到了「重整、檢討台灣防疫政策」的重要時刻
跟詹長權同樣呼籲執政黨要檢討防疫政策的,還有國衛院名譽研究員、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
蘇益仁認為,是到了「重整、檢討台灣防疫政策」的重要時刻了。執政黨必須檢討各項決策,作為重建民眾對疾管署及防疫體系的信心,這對台灣的未來十分重要。
儘管台灣的防疫成功與否?各方意見不同,專家學者也是眾說紛紜。但,蘇益仁表示,有件事可以確定的是,SARS之後所建立的防疫體系成功地守住前兩年的疫情,讓台灣免於歐美等國在疫情初期的高重症及死亡威脅,為全球所稱羨。
雖然台灣前兩年疫情控制的不錯,卻錯失超前儲備疫苗、快篩試劑及藥物的黃金時機,導致 2022年4月Omicron襲擊時,台灣未能在全球紛紛解封下,準備好疫苗、試劑及藥物,進而發生每日高達數萬例的確診、累計1萬3000多人死亡的憾事。
蘇益仁盤整防疫政策,直指政府主要犯了三大缺失。
首先是,指揮中心在疫情前兩年,疏於對疫情流行病學的認知,未對疫苗儲備超前部署,而以「防疫做得很好,為什麼要打疫苗?」「防疫做得很好,可以慢慢等好的疫苗」而鑄下防疫專業的大錯,導致在全球搶疫苗時,未能取得採購先機。才會發生疫苗採購不及、民眾搶打疫苗殘劑,給國產疫苗EUA(緊急授權)等情事,進而引發民怨。
從九合一的選舉結果,民眾已用行動表達了心聲
其次是,快篩試劑的儲備竟然在疫情兩年多後的今年4、5月間仍嚴重不足,究其原因與 2020 年7月發生的彰化萬人血清普篩事件有關。蘇益仁說,當時彰化衛生局及台大公衛主其事的學者專家受到政風及政府單位的調查,讓學者專家提議普篩的聲音受到壓抑,地方政府及學界再也無人敢主動行事,直至台北市啟動社區快篩,但台灣已錯失快篩採購及評估準確度的機會了。
第三是,最近坊間流傳一份指揮中心的會議紀錄,今年2月5日,指揮中心七位官員錯估,認為每日確診500例,才會下了初期只採購「二萬人份」抗病毒藥的決策,會議竟然沒有公衛學者及專家參與。
2月5日的決策與後來每日數萬名的確診數落差巨大,「指揮中心昧於全球各國確診數已達人口六成的流行疫情趨勢。直至今年4月底、5月初才緊急加購70萬人份,但已導致長照及高危險族群用藥不足,」蘇益仁感到很遺憾。
蘇益仁認為,指揮中心在第五類傳染病金鐘罩的護佑下,對疫情過度樂觀,而且指揮官缺乏專業又權力過大,未博採專家學者意見,獨斷各項防疫作為,隔離800萬人,造成人民生活不便,又剝奪學術界、地方政府彈性防疫作為。從九合一的選舉結果,民眾已用行動表達了心聲。
當然,疾管署、地方防疫人員、醫護人員的努力及貢獻不應因此而被抹煞。但,兩位學者再次建議,各國皆已紛紛解封,人民逐漸回復到流感化下的公衛正常生活,希望疾管署能盡速檢討各項防疫政策,記取教訓,才是全民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