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烏克蘭籍的好友,受中研院獎學金所助,來台灣繼續上學。戰爭迫使他們離開家鄉,但來自台灣的人道援助,讓他們的學業不中斷。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造成該國人民流離失所,也中斷學術研究及學生的求學之路。中央研究院第一時間伸出援手,自2022年3月16日發起「烏克蘭學人獎學金計畫」,並獲科技部贊助。
此計畫獎助烏國學者、學生至中研院進行短期訪問及實習,提供每人來回機票、住宿及生活費等補助。
中研院國際事務處處長孟子青表示,目前已錄取12位學生,其中3位將於4月17日晚間抵達台灣,其他人將陸續於5月底前抵達。他強調,本計畫目的是希望協助烏國學生儘速抵台、全力支援使其能繼續在台灣安心學習、從事研究工作,並安排更長期的學研計畫,必要時還可延長補助期限。
「在戰爭之下,沒有人是局外人,」中研院院長廖俊智指出,俄烏戰爭爆發後,中研院作為全球學術社群的一員,3月2日即發表聲明,呼籲各界在可能的範圍內支持烏克蘭學者及學生,並積極與波蘭科學院、科技部駐捷克科技組聯繫,研擬接納烏國學生(含大學生與碩博士生)、具博士學位之學者的補助方案。
烏克蘭好友一起來台求學
此外,由於許多難民從烏克蘭逃到波蘭,該獎助計畫公布後,波蘭科學院也於第一時間協助公告,中研院亦運用社群媒體宣傳,短時間內訊息被各界廣為分享,吸引許多烏籍學者學生提出申請。
孟子青表示,截至4月16日止,已有165位學生及42位學者申請,中研院自3月下旬起已分批與申請人進行視訊訪談,並將申請資訊分享給國內多所大專院校。
在錄取名單中,Maksym與Yuliia是一起通過申請的好朋友,皆會在4月17日晚間抵台。
Maksym專長為再生能源工程,研究領域包括風力發電、綠色能源與減碳技術,原先就讀於中國大陸的華北電力大學博士班,惟因疫情與戰爭爆發,無法再赴大陸完成學業。
Yuliia則是巴卡莫列茨國立醫科大學五年級生,原規劃進一步取得醫學與生命科學雙學位,但戰爭迫使她離開家園,學業戛然而止。
接獲中研院的錄取通知後,兩人對於能夠繼續求學都感到非常興奮,Maksym更以中文回覆:「期待到台灣和大家見面!」兩人預計將在中研院相關學術單位進行短期研修。
孟子青說明,本次錄取生不乏中文流利者,如瑪麗雅蒳(Mariana),現就讀於基輔塔拉斯.謝甫琴科國立大學博士班一年級,從事漢語語言學及「女書」(世界唯一專屬女性使用的文字)研究。
瑪麗雅蒳在線上面試時特別提到,中研院民族所研究員劉斐玟投入女書研究多年,希望能向她請益。
烏國女博士生也帶女兒來台
另有博士生Yulia為教育資訊專長,與中研院國際研究生學程「社群網路與人智計算學程」(SNHCC)領域相契合。她也表示,將帶著7歲女兒來台,希望屆時小孩亦能透過線上教學平台繼續上課,和媽媽一樣教育不中斷。
「烏克蘭學人獎學金計畫」獎助範圍涵蓋人文社會科學、數理科學、生命科學等領域,除提供機票和住宿,生活費為大學生每月新台幣1萬5千元、碩博士生2萬元、具博士學位之學者每月至少6萬6950元。
除前述對學生的補助外,中研院原預計接納5位學者來院短期訪問,科技部獲知此方案後也共襄盛舉,額外提供10位學者的補助經費;而外交部亦積極協助核發簽證事宜,加快申請速度。
中研院國際事務處表示,由於烏克蘭學生申請案持續湧入,為強化台灣人道救援的量能,中研院在取得波蘭科學院同意後,自4月起與科技部、教育部攜手合作,將該二部及國內大專院校可挹注的經費及學者、學生員額,一同納入「烏克蘭學人獎學金計畫」招生平台,提供更多獎助學金機會。希望透過來自台灣的溫暖,一起幫助烏克蘭學者學生遠離戰火,度過難關。申請連結:https://tinyurl.com/ya95ga6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