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法國舉行總統大選第二輪投票。現任法國總統馬克宏以58.2%得票率擊敗對手雷朋。目前法國五家主要民調預測,馬克宏能維持優勢勝選。馬克宏也成為法國20年來首度連任的總統。
三度參選總統候選人的老將雷朋則以近42%選票,再度落敗。但值得注意的是,雷朋這屆的得票率創下極右派在總統大選中的紀錄。這也超越5年前,她與馬克宏在2017年交手的33.90%得票率。
回顧4月10日,法國總統大選首輪投票登場。根據兩大民調公司數據顯示,法國現任總統馬克宏以5個百分點領先極右派領袖雷朋。24日,兩人便在第二輪投票中再次對決。
五年一度的法國第12屆總統大選,第一輪投票結果出爐。根據兩大民調公司Ipsos和Ifop掌握到的預測,現任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以27.6%及28.3%的得票率領先極右派國民聯盟(RN)領袖雷朋(Marine Le Pen)的23%及23.3%。
根據法國內政部公布的數據,本屆大選首輪投票率為65%。這個數值,比2017年大選首輪投票減少4.4%,但仍高於2002年的58.45%最低投票率,是近20年以來投票率最低的一次。
雙方在首輪投票中,最近只相差2-5個百分點,選情一度出現膠著。但近兩週的時間,兩人民調差距開始拉大。根據22日選前的最後民調,支持度已相差達12%。
現任總統馬克宏陷苦戰勝出、親俄極右派雷朋民調急起直追
法新社報導指出,這屆法國總統大選的結果,對法國、歐洲未來方向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自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這場大選就壟罩在歐洲二戰結束後最大的戰爭陰影下。
國際政治、通貨膨脹、國內經濟議題,也成為各候選人相互角力的政見。身為歐盟輪值主席國法國元首的馬克宏,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也不斷地和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進行斡旋。
同時,馬克宏也積極和華府、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等進行協調。並和歐洲聯盟(EU)譴責俄國攻擊、呼籲經濟制裁。這也讓馬克宏在3月時,民調支持度突破3成,創下新高。
現年53歲、親俄極右派的雷朋,則已經是第三次參與總統大選。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她的親俄態度也成為一大弱點。
過去,她曾多次讚揚普丁、支持承認俄國併吞克里米亞等軍事干預。政治新聞媒體《Politico》分析指出,近來她的民調近來急起直追的重要因素,就是在俄烏戰爭後,她隨即譴責普丁。
在選戰過程中,雷朋開始緊咬戰爭刺激下通貨膨脹、物價居高不下等民生議題,一再強調「汽油和柴油飆天價,正在壓縮家庭購買力」的策略。
這不僅是馬克宏的弱點,更踩到馬克宏任內爆發的「黃背心運動」的痛點,導致雷朋與馬克宏的民調差距縮小。
穩固民意基礎的法國總統大選二輪選舉制度
由於法國總統選舉採取「單一選區多數決兩輪投票制」,根據法國憲法第7條,如果首輪有人能囊括過半數、超過50% 的有效票,即當選。
若否,只有在首輪投票中領先的兩位候選人,才能在15天後進行「第二輪投票」。因此,目前在首輪選舉領先的馬克宏、雷朋,已於本月24日進行決選。
這也重演兩人在2017年進入第二輪投票,相互對決的場面。當年,中間派政壇新人馬克宏勝出,成為法國有史以來最年輕總統。
1962年,前法國總統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推動修憲改革總統選制時,就是希望經過兩輪決選的勝選者,能擁有穩固的民意支持,來組成政府。但迄今為止,沒有候選人能在首輪投票中勝出。
目前,最高紀錄則是1965年戴高樂創下44.6%的得票率。雖能確保穩固民意支持,但兩輪投票對選務單位的行政、財務負荷都相當龐大,且也容易降低大眾的關注度,導致參與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