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沖警示新制」上路滿一週,期待藉由制度讓「投資小白」更謹慎、避免遭坑殺,但仍有許多投資人搞不清楚新制。究竟問題出在哪?
財政部長蘇建榮日前指出,我國今年上半年(1-7月)的稅收,繳出一張漂亮成績單,累計至7月底,共計稅收達到1兆8.036億元。而其中最為亮眼的稅收數值,莫過於台股前七個月高達1708億元的證交稅,年增1.2倍,達成全年預算目標的251.8%。
然而,私想此亮眼的證交稅內,除了是近半年來狂飆的台股指數外,很多稅金收入也是在「當沖」量滾量、價帶價,進而帶出之佳績。但8月底的台股,最吸引眾多投資者目光的是「當沖新制」的改變,甚至此新制,或多或少形構出交易量萎縮之「窒息說」。
此當沖新制包含注意與處置股票新制等規定,據證交所相關單位宣布,新制條款規定:某個股的前一營業日的當沖成交量,若占總成交量比率逾60%,且推算前一營業日的近6日的當沖成交量,也占日總成交量比率逾60%,就會被列為「注意股票」;但就股市老手來看,個股被列為「注意股」只是政府善意,提醒投資者小心罷了。
處置股要被「關」20個交易日
然而,此新制若再搭配股價漲幅來看,可就並非如此。因為倘若被標示為「注意股」(已經觸碰當沖新制當沖比重達6成)的個股,爾後連續3個交易日(因近6個交易日累計漲跌逾32%);或連續5個交易日(因近6個交易日累計漲跌逾25%等)起伏過大,將會被進一步列為「處置股」(進行五分鐘或十二分鐘搓合),而處置期間將由原先的10天延長至12個營業日,比先前的處置舊制多上兩天。
易言之,進入處置股的個股,等於一個月20天交易日,將近有一半的時間,都是被「關」,而進入處置股票若無特殊情況,股票交易方式也如同先前般,得須採全額交割及分盤交易,讓許多散戶朋友卻步。
另一方面,此新制被為數不少的投資者認為,是否疑似為了之前股價飆漲的貨櫃三雄,所量身定做的「貨櫃條款」,但就結果而論,此制度改變,讓之前不論是喜好當沖貨櫃股的當沖新手(如股市小白),抑或是專靠當沖交易大賺退傭的當沖老手,降低其當沖意願。
但在此,我們需要澄清正觀聽,因為大家所擔心的當沖比例過高的個股,只會先被列注意股票,並不會直接被送去「關」,而是股價漲幅持續過於異常,才會淪為處置股階段。
當沖警示新制造成股市窒息?
而再回到此新制所造成的交易量萎縮現象與趨勢,也反映在客觀數字上。
如當沖新制上市的短短的第3個交易日(8/31),當沖比降已經遽降至37%,為5月中當沖比衝上50%後的最低指數,同時也是5月3日的當沖數34%以來,四個月來的新低點,因此儼然形成之前台股每天動輒四五千億的交易量,自8月27日實施新制後,萎縮成近期的「窒息量」之說。
就我看來,若人們持正面態度言及當沖新制,可言此新制有助股價穩定,或讓股民重估所買之個股「基本面」,因此可避免蜂擁投資,而淪為「韭菜」的命運,可以說新制立意良好, 堪稱政府為了保護(年輕)投資者所特製之條款。
但從某個角度而言,當沖一開始也是立意良善,有助於活絡股市交易、帶動股價飆漲。
不論是現今或之前的注意、處置條款規定,的確讓許多投資者看得霧茫茫,甚至也有網友針對處置規定,打造出「處置王」App ,好造福許多股民。
惹人爭議的是,特別為了「處置股」而打造出來的軟體,之前也疑似搞不懂曖昧的處置規定,誤判局勢,故導致使用此軟體,誤判即將進入處置股的眾多網友拋售船票 ,引來撻伐。從此亂象,人們也可以看到台股處置標準,真的考倒了不少人。
綜觀之,每個股友都得為自身的投資負完全的責任。前陣子面板股(友達、群創、彩晶)重創,市面上還傳出有小散戶自力救濟,組成「X達自救會」,除了點名某投顧老師亂嗆外資,造成狙擊窘狀外,甚或還要求國賠,讓我身邊不少朋友嘆為觀止,直嘆「進賭場還有不准輸錢的?」抑或「都是自己的手按下的,實在無須如此!」
當沖新制已成事實,市場也的確需要一些時間來適應此新政,只是期待政府能把被為數不少的投資者朋友所詬病的「注意股」、「處置股」等規則,制訂得更加清楚,這才是保障投資人之正道。
(本文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