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印度經濟表現創六年新低,莫迪打造汽車大國夢碎

產業新知

李國盛
user

李國盛

2019-10-04

瀏覽數 38,500+

圖/達志影像。
圖/達志影像。

本文出自 2019 / 10月號雜誌 借鏡澳洲 喚起共好台灣

用廣大內需市場撐起製造規模,打造世界級產業。這是過往20年,中國大陸使用的常見招數。不過,同樣是人口大國的印度,如果打的是相同算盤,恐怕要失算了。

今年2月,印度塔塔汽車(Tata Motors)公布進軍世界車壇以來最大挫敗,股價崩跌創下26年來最大跌幅,一度重挫多達30%。

印度經濟表現創六年新低,莫迪打造汽車大國夢碎_img_1

半年過後,元氣尚未恢復的印度汽車產業,谷底又摔一跤。8月,印度寫下汽車銷售連續九個月萎縮的紀錄,整個月僅僅賣出11.5萬輛汽車,比去年同期掉了41%。

人口數全球第二的印度,汽車產業規模龐大,從自有品牌到各類零件的汽車產業,雇用超過3200萬人。麥肯錫2018年還看好印度車市,將在2021年擠下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汽車市場。這一切,如今看來宛若泡影。

為了救車市,印度政府近期宣布給予購車民眾稅務減免,並解除各級政府的購車禁令。但看在汽車產業的眼中,這些作為無助於提振車市,印度本身的經濟不振,才是民眾不願買車的主因。

攤開經濟數據,印度高達6.1%的失業率,創45年新高;一度以金磚四國與大陸齊名的經濟成長率,則來到了5%,寫下6年來最差紀錄。經濟不振,造成薪資停滯不前,《彭博商業周刊》報導,在印度偏遠地區,民眾現在連買洗髮精和餅乾都得精打細算,不敢出手。

更重要的是,印度與大陸的出口導向大不相同,內需市場占比高達60%,龐大汽車產業無論裁員或減薪,都將打擊消費信心。

強人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對汽車產業一度有很高期許,希望汽車產業帶動印度工業和經濟發展,在2026年前可貢獻GDP超過12%以上。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如今看來,這個期許極有可能幻滅,第二任的莫迪,要救汽車業,恐怕得從全國經濟著手。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