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五年,美國伊利諾州畢爾茲鎮十六位平凡的家庭主婦,把她們的理財心得集結成《畢爾茲鎮一群女士們的常識投資指南》這本書,連續三年高踞美國最暢銷財經書籍之林,許多投資大師的理財寶典都相形失色,還欲罷不能地連出三本續集和錄影帶。
這些媽媽們從前經常串門子、交換烹飪心得。眼看美國股市走高,便組成一個投資俱樂部,集體湊錢投進股市。
在她們的選股哲學裡,沒有深奧的數學模型,也沒有複雜的技術線圖,最重要的是細心觀察自己周遭的生活。譬如便利商店有哪些貨品熱賣?親朋好友是哪家公司的忠實顧客?自己愛吃的速食店屬於哪個集團?好股票就在這些現象中。她們憑常識的操作績效竟然打敗多數專業基金經理人。 畢爾茲鎮媽媽們的成功故事,帶動投資俱樂部的熱潮,全美總數已達三萬個之多。會員們每月繳交定額的股金,投票表決購買哪些股票。而且就像讀書會一樣,每個人都有「功課」要做,大家定期聚會討論指定的財經資料。據統計,這些投資俱樂部的獲利率平均達一二%,還算差強人意。但許多參加者覺得,他們更大的收穫,在於充實了財經知識,人際關係也變得豐富。
有些投資俱樂部是家族成員大家一起來,用意在培養子女的理財觀念,連繫家人感情;有些如紐約的Taligaters投資俱樂部,則是同一支職業美式足球隊的球迷組成。在球季開賽後,大家提前到球場共商投資大計,然後一塊兒輕鬆觀賞球賽。但是情誼歸情誼、金錢歸金錢,投資俱樂部有正式的合夥契約,權利義務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