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品集團創辦人戴勝益有次在演講中勉勵年輕人,想創業的話先去跟朋友借錢,如果連500 萬元都借不到,那就不要創業了。
這句話背後的道理我非常認同,如果你在社會上累積的信用連幾百萬都換不到,如果你沒有為了自己的事業背負重大責任的勇氣,如果你連開口談錢都覺得庸俗,如果連你最親近的朋友都不敢投資你,那你真的要好好考慮自己是否真的有達到可以「出師」的功力。
有些人會說那只有在台灣而已,人家創投發達的矽谷,白花花的鈔票都是投資人捧來供創業者運用的。當然,外國的月亮好像都比較圓,會這麼說的人大多不是真的有在矽谷募過資金。實際的情況是,除了極少數創業前就在Google、facebook 等名門立下汗馬功勞的人之外,絕大多數的矽谷新創公司, 在第一次得到創投資金前,都經歷過相當長的掙扎歲月。
讓人們把家裡空閒的房間放到網路上「日租」,2012 年營業額超過1 億美元,最新一輪增資預估值近25 億美元,如今看起來不可一世的Airbnb,就是這中間很好的例子。
Airbnb 案例:草創初期無人青睞
Airbnb 的兩位創辦人Brian Chesky 與Joe Gebbia 是羅德島設計學院的同學,畢業後一起搬到加州想要一圓創業夢。在舊金山,他們觀察到每回舉辦大型論壇時,從全美各處飛來的與會者常常無法找到便宜又乾淨的旅館可以暫住,因此在2007 年,他們索性買了幾個「空氣床」放在客廳,開始把它們在網路上日租出去(也因此取了「Air Bed and Breakfast」這個名字)。
漸漸的,他們發現真的有旅行者願意付錢來睡他們的客廳,於是他們開始邀請更多的「房東」來加入。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們在全美幾個主要的城市都累積了一些願意把房間暫租出去的「賣方」使用者,而這已經是2008 年的事情了。
這時的Airbnb 網站,一個禮拜大概可以為Brian 與Joe 帶進200 美元,也就是約合新台幣6000 元的營業額,換句話說,一個月不到3 萬元收入。即使在台北,這樣的進帳也不足以供兩個大人生活,更何況是在物價比台北貴2-3 倍以上的舊金山。
因此一年多來,兩個人一直靠著信用卡來支應生活所需與公司的支出,但到此為止,他們的額度也紛紛刷爆了。眼看著公司就要因為資金短缺而宣布倒閉,兩個人還得各自背負好幾萬美元的債務,他們開始絞盡腦汁,尋找脫離苦海的機會。這時的Airbnb網站雖然有真實的使用者與交易,但由於太過市場利基,交易量也缺乏顯著的成長,即使在創投發達的矽谷,也沒有投資人願意支持。
早餐麥片敲開創投大門
當時適逢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很多選民會旅行到全美主要城市參加兩黨候選人的造勢大會。兩個人因此開始思考,除了提供給這些選民日租套房之外,有沒有其他的產品可以賣給他們。靈機一動下,他們設計了以兩位候選人Obama與McCain為封面的限量盒裝早餐麥片,並且以一盒40美元的價格賣給狂熱的選民當作紀念品─40元可是比一般市售早餐麥片還要貴10倍的價格。
結果Obama麥片大賣好幾百盒,讓Brian與Joe幾乎還清了所有卡債。但壞消息是McCain麥片非常滯銷,兩個人只好在後來的好幾個月靠吃這些麥片度日。
接著神奇的事情發生了。Obama麥片的其中一盒輾轉落入了矽谷知名的天使投資人Paul Graham的手上,讓他對Airbnb這兩位「蟑螂般」打不死的創辦人起了興趣,最後決定投資他們2萬美元,並且邀請他們加入Y-Combinator創業加速器。在Paul的輔導下,Airbnb大幅改善了他們的商業模式,最後也在YC的牽線下,得到了矽谷一流創投紅衫資本(Sequoia Capital)的支持,而那已經是2010年的事情了。
因此在創業初期,當你還沒做出任何令人驚豔的事情前,大概很難真的吸引到投資人的目光,這點無論在台灣或是在矽谷都是一樣的情況。所以戴勝益說得很對,如果沒有把手邊的資源都利用到極致,堅毅不拔直到破繭而出為止的決心,那或許該好好考慮,你是不是真心的想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