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看,有一個名字,和《 慾望城市》、《醜女貝蒂》、電影《穿著Prada 的惡魔》,以及日前在中國引起熱烈討論的《杜拉拉升職記》,都有關聯?
她讓「凱莉布雷蕭」隨時顯得機靈而性感,讓「貝蒂」呆呆的又不笨拙,而讓嚴厲冷血的總編「米蘭達」時時殺氣騰騰的,還是她。她是派翠西亞.菲爾德(Patricia Field),是這些超夯影集、電影、連續劇角色背後的服裝造型師。
5 次獲得美國艾美獎提名,入圍過奧斯卡金像獎,更多次贏得美國服裝設計師工會獎(Costume Designers Guild Awards),多年來,派翠西亞出席各大時尚盛會,總是頂著一頭「招牌紅髮」,訪問當天,一件中國改良式肚兜長版上衣,隨性搭配復古的破舊牛仔褲,穿戴著有點搖滾味的皮手環和銀飾,乍看之下沒有一項單品是「本季最in」,派翠西亞沒有時尚人的高傲,性格又帶點隨性,反而比較像吉普賽人。
「我必須先認識這個人和他所飾演的角色,才能做造型,」派翠西亞說,「因為演員是真的人,不是洋娃娃。」態度親切,完全不像我們想像中,在電視上所看到「會擺架子的好萊塢造型師」,為了要讓電影裡的「惡魔總編」穿上Prada,顯出自信,她曾親自走訪梅莉史翠普家裡,花了好幾個鐘頭閒聊,只是為了了解演員對服裝的品味,喜歡什麼穿衣風格。
不盲從時尚 從演員、角色找靈感
造型,性格往往比時尚重要。
派翠西亞說,自己一點也不在意「現在流行的潮流是什麼」,反而認為,了解演員與角色的「性格」,才是設定造型時優先考慮的第一順位。
就如同她的造型哲學,不盲從時尚唱高調,把合適的服裝放在合適的人身上──用造型說故事,「我的工作,要讓觀眾愛上角色,所以她/他必須有趣,有深度,觀眾被角色吸引,就會把自己投射在角色身上。」
簡單來說,就是用「造型」建立一條與角色、故事「平行卻不相同」的敘述線,使得角色不只有故事敘述裡的性格,而是結合了演員本身、角色,以造型所建立出的「深度」。
以《慾望城市》的凱莉為例,當這位美國女孩,首次踏上花都巴黎的土地,身上一襲黑白條紋相間的過膝蓬裙洋裝,不只是符合歐洲豐富的文化情調,更象徵「為愛而來」的凱莉,對這座未知城市的雀躍與期待。
「如果演員穿的衣服,讓自己也感覺不舒服,表演怎麼會好?」在媒體圈打滾20 多年,派翠西亞很清楚,演員,是攝影機鏡頭前的焦點,因此她必須讓演員感覺自在,表演才會吸睛。
觀眾比較多 跨界大銀幕
事實上,八○年代當上美國影集、電影的首席造型師之前,在六○年代,25 歲的派翠西亞,就在紐約曼哈頓,就以自己的名字「Patricia Field」為自有品牌,開設實際店面,一手負責服裝設計、進貨、會計等等經營細目,更在七○年代設計了史上第一件緊身綁腿褲(legging)。
從六○到八○,在時尚設計圈闖蕩了20 多年,派翠西亞一直思考的,是如何讓時尚引起更多的共鳴,因此她想得很清楚,毅然決然跳到媒體圈,因為她認為,在媒體(指的是電影、電視劇)的觀眾,比時尚多。
事實上,派翠西亞看到的,不只是觀眾,而是觀眾因為對角色、故事的喜愛,所投射出更多的「仰慕」,甚至到了會瘋狂尖叫的程度。
95 年開始成為《慾望城市》的造型師,一手打造這四名住在大蘋果裡的都會女性,派翠西亞真的因此聲名大噪,「在東京、巴西、任何一座城市,所有女性都愛這齣戲,她們會走向我,告訴我她們多愛凱莉,多愛我的衣服!」派翠西亞興奮地反問,大家都喜歡「被愛」,不是嗎?
Action! 最討厭沒意見的人
派翠西亞認為,創意,來自「有活性」。在工作團隊裡,她不像孤傲的創意人,不問三七二十一地排斥別人提出的意見,反而張開雙臂歡迎,而對創意的環境,她更期待到有活性的地方發展。
「action!action!action!有action 才有創意!」派翠西亞一邊彈指,帶動身體的律動說,自己的創意,絕對不是獨自生成的,在造型的過程,她需要和別人說話,也需要別人和她說話,創意才會出現驚人高度,因此,她也最討厭沒有意見的人。
說到action,派翠西亞也坦言,現今的美國,並不是個適合創意發展的地方,「創意就像花朵,需要沃土,美國成本太貴,什麼都做不出來了,」派翠西亞說,曾經繁榮的時尚中心紐約,製造成本太高,以至於呈現「創意真空狀態」,而她口中說的「沃土」,指的是包括中國、台灣、土耳其、印度等亞洲國家。
去年完成中國紅火的偶像劇《杜拉拉升職記》的服裝造型,今年到台北合作偶像劇《拜金女王》,派翠西亞形容和亞洲團隊的合作經驗,跟自己的行事節奏很像,「他們很願意聽別人的意見。」
不管是造型,或是到亞洲另闢市場,派翠西亞都相信,要花時間了解,保持open mind 的態度,唯有了解演員、角色,才有可能打造出鏡頭前最有自信的角色,也唯有敞開心胸廣納意見,創意,才能從沃土之上生長出自信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