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化、水資源、環保、貧富差距⋯⋯,仔細想一想,生活周遭有尚未被解決的問題,你可知道,解決這些看似棘手的問題的關鍵,是「設計思考」。
提倡「設計思考」超過10 年,IDEO 執行長提姆.布朗(Tim Brown)認為,「設計思考」的出發點,必須從「人的需求」出發,而「設計思考者」的出現,早在英國維多利亞時代!
工程師布魯內爾(Isambard Kingdom Brunel)建造英國大西鐵路,連接倫敦到布里斯托,克服坡度、地形障礙,他興建橋樑、隧道,結合工程技術與人性關懷,因為布魯內爾不只為了提高運輸效率,更重要的是,讓乘客擁有舒適的搭乘體驗。
IDEO 執行長兼總裁提姆.布朗日前寫了《設計思考改造世界》一書,開宗明義就說,「這不是寫給設計師看的書。」因為他認為,設計思考者,不只是畫出產品曲線、造型,穿著酷酷帥帥的設計師,而是有辦法觀察人們尚未提出,卻早已面臨的問題,並跳出現有框架,針對問題,提出整套系統化解決的創新者。
成為「設計思考者」,可以幫助你創新,RU經由觀察人的日常行為,勇於提出問題,並思考新的解決方法,才有創新的可能。以下是《30》雜誌與提姆.布朗的專訪內容:
問:「 設計師」和「設計思考者」的不同處為何?
Tim Brown(以下簡稱TB)答:也許可以換一種方式來看待這個問題。雖然有不同的設計門類,設計師對設計思維的運用程度也有所不同,但在我看來,所有的設計師都是設計思考者,區別更多地體現在設計思維的運用上,而不是設計行為上。設計思維的運用很廣泛,幾乎可通用於所有的問題、挑戰和機遇。大多數設計師只注重他們自己的領域,比如說產品設計師只設計產品、時裝設計師只設計服裝。而設計思考者可以將此方法論運用到所有方面,包括流程、企業架構、服務和品牌。大多數設計師習慣於讓別人來決定設計方案需要考慮哪些因素,如商業模式;而設計思維則幫助設計師充分考慮所有的因素。
問:我不是一位設計師,如何成為一位「設計思考者」?
TB 答: 你需要理解設計思考的基本原則,將此應用在日常生活。例如,觀察現實生活中人們的行為,並從中找尋靈感,這一點很重要。我們應該嘗試並觀察「普通的日常行為」,例如留心排在提款機前的隊列,或觀察人們乘坐地鐵的百態,然後問問自己,人們這些行為方式的背後,有什麼原因?人們在提款機前,為何這樣排隊?為何在地鐵上這樣坐著?問自己這些問題,然後試著去回答,你會從中獲得新的洞察和想法,就能以全新方式看待世界。
問:設計思考的目的,不只是去滿足人的需求,而是去找出「人們到底需要什麼」,困難點不在於「解決問題」,而是在「找出問題在哪裡」,你認為,「找出問題」的關鍵點是什麼?
TB 答: 在IDEO,我們經常研究極端用戶(extremeusers),試圖從他們身上獲得靈感,發掘人們的需求,這些極端用戶可能是專家,或者是職業級用戶,他們可能很年輕,或年紀非常老,也可能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這些極端用戶經常能找到創新的方法,解決問題或者表達需求,而這些方法都會成為更廣泛市場的應用。
問:你認為,世界未來面臨什麼問題?
TB 答: 我想到許多關於未來的新問題。比方說,公司如何以新的方式吸引消費者,讓消費者不單只是消費,而是以更有意義的方式,成為參與者。我們為未來的產品創造一個從採購到最終銷售的完整的、環保的供應鏈循環?我們如何引發大規模的行為改變,以應對肥胖症及能源問題?
問:「 設計思考」被提出至今,已有10年時間,你認為它給世界帶來什麼改變?
TB 答: 在過去10 年,我們目睹了設計得到商界的認可。愈來愈多的CEO 認識到「設計」和「設計思考」的戰略價值,並大力提升企業能力。以寶僑(P&G)為例,公司的設計經理(design managers)從35 名發展到300 名,同時、政府部門和非營利組織也開始看到設計思考的潛力,新加坡、芬蘭和紐西蘭等國家,制定關於「設計」的全國性政策,其他國家如美、英,政府也常常在工作中運用設計思考,推動社會創新。
問:一位「具備設計思考力的CEO」和「沒有設計思考的CEO」,區別為何?
TB 答: 如果一個領導者不善於用設計思考想問題,那他多半會根據公司內部或外部的現有方法,進行決策和決定;而一個具備設計思考能力的領導者,則有能力創造過去不曾存在的新方案,並通過這些新方案(新創意),以新的方式來回應既有的問題,也能從此在競爭者之間區分開來,並在創造新的市場和機會。
問:請給《30》讀者一些建議。
TB 答: 有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勇氣,勇於提出問題,敢於解決問題。運用你的創新能量和創意手段,創造新的選擇,得到新的創意,讓世界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