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作家海明威曾自喻為「失落的一代」,那是一群因二次大戰後價值幻滅,自我放逐的年輕人。失落的一代不僅發生在美國、在歐洲,九0 年代日本經濟衰退時,也出現失落的一代。
如今,台灣也出現了。這10 年,經濟成長步履蹣跚、高失業率帶來不安,30 世代年輕人總是感嘆「生不逢時」。
這樣的世代到底怎麼可以無畏? 敢於「大膽希望」(The Audacity of Hope)?
這是一場火線對話,對話主角1 是網路「宅神」——奇幻文化藝術基金會創辦人朱學恆, 他替這一代年輕人發聲,「一個每月最多只能拿2.2 萬的大學畢業生,要用什麼來追求夢想?」
對話主角2 是擁有改變權力的前行政院副院長朱立倫,他生活在「只要努力任何事就能成功的美好年代」。一個
出招,一個接招,擁有政治影響力的朱立倫會如何回應朱學恆的麻辣問題,鼓勵年輕人找回生活的勇氣。以下是他們兩位火線對話的精彩記錄:
火線1 :每月最多只能拿2.2 萬的大學畢業生,要用什麼來追求夢想?
朱學恆先生(以下簡稱「恆」):如果朱學恆晚生10年,他做同樣的努力會不會有跟10 年之前的朱學恆對等的機會?我目前想到的答案:恐怕不可能。
如果今天朱學恆是一個讀了大學畢業,最多只能拿到2 萬2000 塊的年輕人,你要教他怎樣追求夢想?租屋之後,摩托車的油錢可能都不夠,他要用什麼追求夢想?
我不認為現在年輕人有任何遜色,我不認為他們的努力有絲毫減少,我也不認為他們的表現比我們甚至比立倫兄那個年代要差,但是他們的機會就是比較少。
朱立倫先生( 以下簡稱「倫」):20 年前,我在美國擔任教授時,看到非常像今天台灣學生的感覺,非常的迷惘,因為美國也是人人都有大學念,念完大學不知做什麼?覺得能力強的孩子可以讓City bank 派到其他國家,能力不強的可能就是我們所謂的2.2 萬,靠美國政府提供基本工作的補貼或保障。
前一段時間,我回到原來教書的學校,發覺現在美國的孩子重新燃起他們的希望與戰鬥力。他們發現可以靠差異化、靠自己特殊的創意、靠我不同的想法,還是有機會出頭。
我們叫這個是新保守主義出頭了。新保守主義最大的一個特點,每個人還是要講求一件事情就是:做就要做好,就是要認真。
台灣現在是一個轉型期,政治轉型,媒體轉型。所謂的脫軌的時代很快都會過去,我覺得對很多年輕世代來講,也許經歷比較痛苦的10 年,但是也差不多時間到了,我覺得應該走出來,走出來之後就是我們的希望所在。
火線2 : 7 年級生只剩5 年追上前輩的成就,怎麼樣可以快速達到?
恆:幾乎所有6 年級生的這一群年輕人都不太確定,我們能不能讓兒子長大在一個比我們更好的環境。我們小時候物質狀況不是那麼好,但是整個感覺是很有希望,我們知道努力一定會有好的報償,然後我們辛苦考上好大學最後一定會有好工作。但是現在實在是沒有辨法跟兒子講說「嘿! 你就認真的讀書,然後考上好大學,將來就一定會有好的工作」,當這個話講不出口的時候,我不知道要給予他們什麼樣的價值觀?
倫:時代的變化,讓我們這一代跟上一代,或者跟我們的下一代,最大的差異點就在選擇。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們小時候根本沒有機會可以到國外去,而現在你出國太簡單了,從小就開始出國,出國去玩、出國去遊學,然後接下來我到底是要出國去念書還是在國內念書?或者是我將來工作要在那裡兒工作?
第2 個,工作的內容也不同了,以前(願望)會說我要當總統。現在工作很多元,不同的環境會有不同的挑戰,但機會也就在這邊。挑戰就是機會,唯一不變的地方,還是我堅持的,不管4 年級生、3 年級生或者你是7 年級生、8 年級生,認真努力是不可或缺的,不要給自己找藉口。
恆:如果晚你20 年出生的人,也就是7 年級生、正要邁入30 歲的年輕人,他們其實只剩下5 到7 年追上你的成就,你覺得現在這種環境,有可能做到跟你一樣快速的結果嗎?
倫:第1,快不一定非常好,時代一直在改變,現代人壽命也變長,現在大家會說30 幾歲終於能夠當助理教授,可是這只是時間的延長,大家不要那麼失望。第2,隔二個世代,7 年級生跟5 年級生有不同的環境,以前只有一個選擇就是西方世界,現在多了東方的華文世界。
像我們剛出職場時,根本沒有機會在華人世界發揮,而我們現在卻有這麼好的機會在華人世界裡,你只要做出成功的一項產品,很可能就有13 億的消費者,以前是不可能。
恆:我成績滿差的,我最多也贏全班不過2/3 的人,那是我成績最好的時候。可是現在我竟然坐在這裡,跟一個一路都第1 名,現在爬上政治最高點的領袖對談。說老實話,我沒有感到光榮。因為我出頭,代表台灣大部分認為正當而且標準的價值觀都失敗,這件事情很讓人感到傷悲。
倫:我可以跟你講,如果你早生10 年的話,你可能不會坐在這裡,因為你可能在學校裡被勒死了,已經踢出去了。最多你可能只是在一些少數節目當中做個拒絕聯考的小子、叛逆小子而已。
但現在讀書只是一個基本,大學只是給你一個學習的平台或一個機會,在這個大家的基礎之上,你到底又有學到什麼不一樣的地方?這是一個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時代。跟我們那時候相比,現在比較可以走出不一樣的路,但是要看看你夠不夠努力。
恆:很多人會說,朱學恆好像因為翻譯魔戒,突然間一夕成名真是厲害。但我要說的是,闇暗破壞神Diablo一、二代說明書跟他的中文化都是我翻譯的,星海爭霸的第一代的說明書跟中文化也都我翻譯的,魔獸爭霸的第一代第二代,甚至包含第三代的大部份內容也全都翻譯的。在我開始翻譯魔戒之前,我已經翻譯了超過200萬字的中英文的遊戲說明書、遊戲攻略跟遊戲的中文化。
世界上有很多人,以為做到10 次、做到100 次就叫做盡力,但那不叫盡力,那只叫做到100 次,如果你真的那麼喜愛這件事情的話,那就再做1000 次、那就再做1萬次,然後你再來告訴我說,對不起,我已經做了1 萬次了,但是我一事無成。
火線3:夢想跟現實的距離,拿什麼來縮短?
倫:這很難喔,我常常講說做就要做好,還要存在一點盲目的信心跟傻瓜的精神喔! 當你沒有信心你沒有傻瓜的精神的話,很難堅持下去。
我大學學管理的,真正影響我最大的一個觀念是「成本效益原則」,成本效益原則就回到我剛剛講的”做,就要做好”,否則你幹麼要浪費時間、浪費生命,去做一個你不願意做好或不肯做好或沒有辨法做好的事情,所以我覺得做就要做好,也是一個成本效益的原則,應用在生活很多方面,也可以讓大家變的比較務實,比較踏實一點。
恆:台灣的學生太少人跟他講,你一定可以做得到,太少人相信他們。我認為這世界上沒有做不到的事情,只有不願意付出的代價。你到底願意為了這件事情付出多少的代價才是關鍵。做好一切犧牲的準備,才有辨法堅持夢想跟理想。
倫:我也是對人家講絕對可能。對自己就不一定了。我覺得活著要勇敢一點,不要去澆滅自己的希望。如果你在理想跟現實當中有距離的話,那你需要什麼?需要認真、需要努力,才能夠縮短這個距離。
每一代有每一代的壓力、競爭,包括朱學恆在內,包括我在內,不要放棄希望,勇敢一點,不是活在夢想,而是活在勇敢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