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到了30 歲:
工作就是要很努力,準備升遷?
愛情就是要修成正果,走上紅地毯?
花錢應該量入為出,賺3萬元就不應該買2萬8千的iPhone?
先累積財富再來談美?
玩樂要節制,不能太超過?
如果你是這樣想,接下來的對話將顛覆你的想像。
台北東區巷弄裡一家咖啡館,5 位台灣的30 世代,有人在facebook 一Po文,大家下班後立即趕到這裡,店內從披薩、三明治到鬆餅,還有各種口味的比利時啤酒, 輕輕鬆鬆聊開來,完全不為什麼,他們就愛這種Fu(氣氛)。
從事科技業的合理先生,32歲,一頭有點凌亂的頭髮,一身有點隨意的打扮,看起來安靜沉默,每次發言卻都一針見血指出問題核心。
合理先生的創業合夥人Porsche 小姐,33 歲,20 幾歲就常飛到歐洲洽公,擁有國際化視野。Porsche 小姐的稱號,來自她的能力,她被形容是台保時捷引擎,只要找到對味的保時捷車,工作立即衝出極佳性能。
合理先生的好友Party king 先生,33 歲,是一家創投公司的負責人,在人群中他敢說敢做,是領頭型的人物。
他習慣站在高處往下思考問題,創投事業正是他的興趣所在,他喜歡幫別人找出問題,幫別人建立從無到有的事業。
今年28 歲的Mr. Why 先生,在一家知名日商公司裡擔任國外業務。前額有一排漂亮的瀏海,相較於其他人,雖然月收入不過3 萬多元,但從頭到腳的行頭都叫得出名牌。他習慣質疑大家給的答案,在聊天過程中,不時丟出一句「為什麼」?
30 歲的開心女郎,在人力銀行擔任業務,她的人生宗旨就是開心過日子。
不喜歡當女強人,但絕對會在期限內完成工作業績,以便好好與朋友盡情玩樂。她對愛情的態度很瀟灑,即使被甩也不會讓自己沉浸在自憐自哀情緒中。
5 人除了Party king先生早已結婚生子外,其他4 人都未婚,大家最常聊起的話題還是工作,但不是喊累,而是聊工作的樂趣在哪裡;對於愛情的態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解讀,我說了就算,毫無交集;對於理財,大家都能異口同聲津津樂道,哪一件3C產品可以零利率分期付款;對於玩樂,他們各自有主張,但是堅持不走跟別人一樣的大眾路線。
他們都是台灣的「Me」世代,年齡在25 ∼ 35 之間。
「Me」世代的話題核心就是:「 一切都關於我(It`s all about me!)」話題切入就是我認為,我想要,我相信,關於我的一切。這個非常個人主義的世代,怎麼看待工作、愛情、消費、美學與玩樂?看看他們的說法。
5 大面向看Me 世代的價值觀
1. 關於工作,我不是工作狂
Porsche 小姐說: 「通常我不會說自己很忙。」
合理先生說:「 我也不喜歡人家說我是工作狂,因為那代表沒效率;就像是我喜歡喝酒,但是我絕對不是酒。」
Mr. Why說:「 對於工作,我不需要別人來讚美我,自我滿足到就好了。」
Me 世代的工作觀,我要我喜歡的工作方式。
Facebook 創辦人Mark Zuckerberg 就是最好的例子。
他沒有大房子大車子,住在小公寓裡,他喜歡穿T恤、牛仔褲與夾腳拖鞋,他的生活方式跟一般人一樣,但是他喜歡出名,喜歡被所有人知道他是誰。他的出發點就是認識人,然後有300 萬人認識他,這人數比全世界第3 大國美國還大。
Mark 不是工作狂,他只想要在網路上分享,認識更多的人,沒想到分享facebook,卻讓他成為最有錢的30世代。
30 世代對工作定義已經改變,好的工作就是符合自己生活型態的工作,即使再累,至少有fun 在裡面。
2. 關於愛情,究竟要選I,還是We?
榔頭先生:「 我覺得女人都是穿著PRADA的惡魔,我要的愛情是很單純的交往,但是我的約會對象卻告訴我她最近跟男友復合了,之前的交往都不算。」
Party king先生:「 我覺得現在的愛情是提早結婚化,交往之後幾乎都過著已婚生活,只是沒有小孩而已。」
Porsche小姐說:「 我覺得談戀愛就是在比賽誰比較有耐心。誰先沒耐心,誰就先輸了。」
開心女郎:「 如果不要小孩,為什麼要結婚!」
Mr. Why說:「 你們真的都這樣想嗎?我覺得愛情是一件很浪漫的事耶!」
Me 世代的愛情觀,即便變成了「We」,還是要保有「Me」。
因為太愛自己,Me 世代在兩性關係裡,很難從Me 順利過渡到We,所以Me 世代成為歷史上最晚婚的世代。
2009 年主計處統計,台灣25 ∼ 44 歲以上未婚人口創新高,高達40.5 %。
因為晚婚,因為寂寞,所以療癒系商機盛行,所以一個人系列商機會被Me 世代買單,從日本插畫天后高木直子的《一個人住東京第五年》系列作品會大受歡迎,
到一個人的餐桌逐漸變成餐廳的主流,就是為了療癒Me 世代在愛情裡的寂寞。
3. 關於消費,我要的一定買
Porsche 小姐說: 「我喜歡房屋廣告裡的一句話: 『女人要有自己的生活。』,消費是為了犒賞自己的辛。」
Party king先生:「 我希望廣告消失,因為我不相信媒體也不相信數據,網路口碑還比較有公信力。」
Mr. Why說:「 超討厭數據的!但是沒有數據就沒有依據啊!所以我只買我要的東西,不要的東西,便宜賣給我
也不要。」
Me 世代的消費觀,每一分錢都要花得「有道理」。
對品牌的態度,Me 世代絕對不再是買單時尚而已,他們透過知識與聯繫去尋找符合自己價值觀的東西;如果品牌無法和Me 世代互動,產生對話,就算是經典,也不是他要的東西。
「使用起來要能夠代表自己,是這個世代的消費特徵。」
專研消費者行為的政大企管系教授別蓮蒂觀察。
別蓮蒂認為,這個世代的消費態度鮮明,跟大環境有關。晚婚加上與父母關係並不親近,朋友變得很重要。
透過吃喝玩樂的消費,更是與朋友互動的方式;正因為如此,「我是誰」變得很重要,因為他必須彰顯他自己與同儕之間的不同。
4. 關於美學設計,有生活價值才是美
Party king先生:「 我會買這個名牌包是因為它的LOGO 很小,但是卻很實用。」
Mr. Why: 「我喜歡名牌,我會買來混搭我要的樣子。」
Porsche小姐:「 iPhone其實並不好用,但是我喜歡它的設計,而且我最想要的功能它可以滿足我,其餘功能有
缺陷也不重要。」
Me 世代的美學觀,各自表述,自信混搭。
關於美學的定義,Me 世代要自己決定。或許就像最近老牌零食乖乖換新包裝,封面上有乖乖卡通人物的身型,卻沒有乖乖的樣子,因為中間的留白交給消費者自行去描繪,各自表述。
Me世代最大的顛覆,是主流這個字不見了,因為,我就是主流。Me 世代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強烈主張,所以分眾市場大行其道。
在Me 世代的眼中,穿LV 搭配夾腳拖反而是很時髦的自信搭配。作家張國立說,看看忠孝東路四段1∼100號,就有50 家潮T 店,西門町更是滿街都是個性潮T小店就知道了。
5. 關於玩樂,只是換個生活方式
Porsche 小姐: 「我都是自助旅行,自己上網查資料就可出發了!」
Party king 先生: 「我會找一個國外度假村,有專人可以陪小孩玩,這樣我們大人可以自己玩。」
合理先生:「 對我來說,玩樂就是要換個生活方式,自由行已經無法滿足我,到紐約去住3 個月才叫做休假。」
開心女郎:「 努力工作就是為了要好好玩樂啊!」
Mr. Why: 「咦?為什麼上班族沒有暑假呢?」
Me 世代的玩樂觀,玩,等於生活;至於玩樂方法,由我決定。
晚婚、不要小孩,Me 世代愈來愈沒有買房與養兒育女的負擔,雖然收入變少,至少只要顧好自己就好,那就是為什麼吃喝玩樂愈來愈重要的緣故。
最近,老牌旅行社雄獅旅遊找來4 位旅遊達人,讓達人領軍,設計個人化的旅遊行程。從滑雪、到日本追溯歷史人物龍馬之旅、瑞士鐵道專業攝影團等達人帶路的私房旅遊,由旅客來挑選達人,這樣的做法當然是因應30 世代在玩樂上的主張,甚至每個人都可以是行家,如果沒有真正兩把刷子的領隊帶路旅行,他們寧可自己事先上網做足功課,自己出發。
400萬Me世代當家
上述對話可以清楚看見Me 世代的縮影。
關鍵是在全世界25 ∼ 35 的Me 世代已經開始當家作主,他們是未來「Me 世界」的主流,他們的主張,就是未來社會的主流價值。
台灣25 ∼ 35 歲的Me 世代的人口,將近400 萬人,占台灣總人口比例約17%,他們是市場消費主要生力軍,也是專家口中批判性最強的消費者,他們的消費態度,改變了許多企業的遊戲規則Me 世代強調「我的想法」與「我的感受」。因為他們是個人軍團,習慣單打獨鬥,喜歡獨自工作,獨自玩樂。Me 世代的人自視甚高,只要我想做,有甚麼不可以。
但卻也是高壓世代,生活在焦慮、憂鬱與孤獨的年代。Me 世代的人具備外控性格和對世界的悲觀信念,外控性格可以保護他的自尊,對世界的悲觀信念卻造成過度譏諷世事,易引發挫敗。
無論你的角色是職場老闆、父母、兩性,你都不得不了解Me 世代,尤其是企業。
今年5月,蘋果(Apple)在市值上高達2220 億美元,快要追上曾經永遠第1 的石油老大——艾森美孚石油公司的2786 億美元。Apple 的崛起,背後所透露的意義,傳統企業透過擴張版圖來達到更多營收的策略,到了21世紀,只有消費者決定誰才是企業龍頭老大。
Me 世代4個特質
1. 1 秒鐘決定一切:他們是第一個成年的網路世代,他們從以K 為單位的撥接,進入10 億分之1 秒的光纖世界,相當於1 奈秒。也因為網路世界運轉太快,他們被逼著得趕快下決定。
根據《國家地理雜誌》調查,人們每天會面對150 種必須做出選擇的情況。其中有30 項必須慎重決定而煩惱,有5 項因為做了正確選擇而微笑,對於1秒鐘就決定一切的Me 世代,也必須面對生活中每一刻都是「選擇的連續」。以前的社會是是非題,現在的社會對於Me世代,卻是選擇題,要打動Me 世代的心,只能用秒爭取,用情感打動他,否則下一秒,他就轉頭了。
2. 不要再給我規格:音樂產業是Me 世代改變商業邏輯最好的例子。個人化的音樂系統iPod,將音樂隨身攜帶。這個放在口袋裡的裝置,代表商業與音樂散播的一項革命:消費者不需經由唱片公司決定,就能下載個別歌曲甚至整張專輯,這個被視為小偷的侵權行為,經過革命,現在卻被當成「我們的選擇自由」和「生活個人化的權力」,是一種受眾人擁戴的顛覆。
3. 我的寂寞你了嗎?:自我世界中,Me 世代其實是寂寞的。他們每個人都很有主張,但是你有你的主張,我為什麼要聽你的?個人主義下,即使愛情有了We,我還是我,究竟誰能了我呢?
7-ELEVEN 超商最近發展出一個OPEN 小將網站。
OPEN 小將愛交朋友,親切友善,在虛擬的世界裡與寂寞的Me 世代搏感情如果你在MSN上告訴OPEN 小將你很累,它會鼓勵你「打起精神來,加油加油!」;如果你說你愛他,他回應的是一個會害羞臉紅的OPEN 將。
4. 不正義不要來找我:過去,廣告是為企業服務,如今,廣告是為消費者找尋出口;Me 世代其實心中有正義感,想要做公益,卻無能為力。奧美廣告設計總監龔大中設計出「水超人Waterman」,就是他心中想的原型。
討厭商業化的Me 世代是跟著夢想走的人,他需要故事,他要看見夢想也可以被實踐。水超人想要做好事的心情,讓Me 世代選擇與水超人站在一起,透過這樣一位虛擬人物去實踐15 件好事時,形成行動聯盟。
在Me 世代的推波助瀾下,水超人有自己的MSN、部落格,甚至接通告上節目,發行個人專輯,當然,最重要的是全數收入一定捐給公益團體。
Me 世代對這個世界並不是漠不關心,你必須了解,在Me 世代說「No」的背後,其實他們真正要說的語言是,「我要分享、公益、Fun、自由與創新」。
而你,抓住了Me 世代的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