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到台南看古蹟、走老街,吃經典小吃,玩的無非是懷舊風。在這些傳統的舊元素外,台南正興起一股「老房子」熱。許多小生意在荒廢已久的老房子新生、成長、茁壯,讓台南懷舊的風格經濟從大街走進小巷,從單一的古早飲食走進更全面的生活情境。
木質窗框的聲響,石子地板的溫暖,鐵窗雕花的美感,老房子就有這樣的魔力,讓我們在一聽一眼間,立刻回到童年時代:那個父母還在身邊、街坊鄰居還很熟絡、整天只會頑皮搗蛋的美好時光。
也許是對這樣美好記憶的追求,《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票選出的25 家老房子,最近成了台南風格經濟的「熱點」。例如:1910 年,台灣第一家唱片公司「亞洲唱片」燒製黑膠片的工廠,現在化身為台南頂級日本料
理店「伊藤日本料理」。
隱身在台南著名北巷老街的一間75 年歷史民宅,現在搖身一變為台南藝文集散地「破屋」PUB。台灣第一位女性設計師設計的佳佳大飯店,現在又以「佳佳西市場旅店」的新風貌迎接前來府城的旅客。
它們是傳統台南旅遊地圖上沒有被標示的景點,但現在卻成為旅人按圖索驥的對象。
老房子事務所創辦人總監游智維說:「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匆忙的旅客享受懷舊氛圍,而有時間靜
下來的人可以聽到老房子的聲音,而這聲音可以給予旅人新生的力量。
台南老屋幫的李忠勳、杜昭賢、謝小五都曾經從老房子中獲得勇氣與力量,而現在他們成為親自主持老房子空間的主人。
Philosophy》記憶在生命中的力量
時間記憶,在生命中是很重要的力量。
李忠勳在民權路上租下一間50 年以上的老屋,經營「飛魚記憶美術館」婚紗攝影店。跟一般婚紗攝影店新潮的洋名字不同,李忠勳特別選用了「記憶」一詞。
站在老屋下,李忠勳自然想到「時間長河」,「每一秒似乎都是一瞬,但一瞬也可以是永恆,重點是那一瞬間是不是可以成為永不抹滅的記憶。」對照時間的無限,自己這麼有限,是不是可以做點事情,跟這棟老屋一樣變成歷史?
「這個老屋讓我開始有勇氣去做很多事。」李忠勳說。
以前腦中有很多計畫,但都只是紙上談兵,但現在都在這老屋下一一著手進行。例如:工作之餘,他開始做主
題攝影,到處去拍台灣老人,看見每個老人在生命中的紋理,讓他回到攝影店,為每對新人按下鏡頭時,會產
生另一種時間記憶的力量。
因為自己從老屋身上學到很多,李忠勳也希望把這股力量分享給所有的人,所以他在這老屋安排一個「小書店」空間,即使不是拍婚紗攝影的人也可以走進來休息,看看書沉澱自己。
李忠勳特別把這個對外開放的空間安置在天井旁,因為他第一次進入這間已經荒廢8、9 年之久的房子時,在一片黑暗中,居然還有微弱的天光。原來這扇天井透下的陽光成為黑暗中唯一的指引,「這個最有能量的角落,也希望成為大家夢想起飛的地方。」李忠勳說。
Philosophy+Place 》摸脾氣耐心對話
老屋可以給我們力量,但唯有跟它和平相處才能得到。杜昭賢是台南「老屋幫」第一人,從1992 年開始,無
論是自己的工作場域或是幫政府規畫老街新生,他就日日與老屋為伍。
在她自己經營的「INART 藝廊」,我們可以看到兩個大圓形的乳黃色的玻璃燈,上面投影著蝴蝶圖案,這些
蝴蝶會不斷旋轉走動,好像以前古代的走馬燈。而這現代化的走馬燈又放在一片鏤空的牆面旁,視覺可以穿過
牆面,看到外面紅磚瓦牆,一幅新舊相映成趣的畫面。
每一個杜昭賢經手的老屋都可以看到新舊併成的趣味。她像對待老朋友一般的跟老房子相處,彼此相知相惜。她說:「 老房子本身就會說話。」但問題是,它說的極慢,極小,要有耐心跟時間才能聽到。然而現代人,自己想說的話太多又太急,以至於老房子變得無話可說,最後力量也消失了。她舉例,如果一個人設計理念太強,就可能說太多話。把自己設計全部強加在老房子身上,最後味道蕩然無存。「老房子就像人,有自己的個性和脾氣。」它的個性來自歷史紋理,這些紋理具體呈現在斑駁的牆面、在鏽蝕的樓梯,甚至牆上或角落裡的一個凹洞。
牆上的凹洞需要彌平嗎?填平之後,有稜有角的個性是否還存在? INART 位在友愛街上,杜昭賢在這裡經營當代藝術藝廊。杜昭賢大部分的決定都是保留原有樣貌,但是為了保留,說不定原來擺設家具的位置就要挪動,甚至還要特別選家具才能搭配,一而再再而三的琢磨,這就是杜昭賢說的,唯有耐心的人才可能跟老房子處得好。
Product+Process 》
找出元素× 壓縮淬煉× 等比放大
你相信老屋的力量,可以讓人立即從美國連夜搭飛機、坐計程車直殺到台南來?這個故事發生在西市場的老屋民宅「謝宅」。
主人謝小五說,有一位旅居美國長達30 多年的老台南人,在美國看到「謝宅」消息後,立刻買機票啟程。老人那份急切的心只為了重溫童年舊夢,足見老屋的風格魅力有多驚人。
「謝宅」位在台南西市場,這裡曾經是台南最繁華的地段。謝小五從小住在這房子裡,周圍的街道跟歷史,他信手拈來都是故事。謝宅之所以讓人回味再三,小五認為關鍵還是在於它既有「古早元素」卻也擁有「現代尺寸」的融合創新。
小五將他的童年生活一一抽絲剝繭,整個童年回憶被壓縮精鍊出5 個元素:磨石子地板、蚊帳、榻榻米、棉被跟竹子。
他利用傳統的磨石子工法打造一個現代化的廚房流理台,找彈棉被師傅做一個花樣較新潮的棉被,找蚊帳師
傅剪裁一個浪漫感的蚊帳。透過這個壓縮淬鍊再解壓縮放大的過程,成功地營造出老屋民宅的潮味。「古老元
素要先抓到,至於漂亮就是要根據現代的尺寸放大。」
待客也是一種學問。每一個客人,小五都親自接待,介紹附近好吃好玩路線,還有說說自己曾經在這個房子發
生的真實故事。主人說的活靈活現,客人也透過小五的個人故事了解台南過去市井生活的樣貌。
謝宅已經成為台南老屋的指標性個案,許多想打造特色民宿的人都到這裡取經。由於謝宅的成功,謝小五跟
好朋友游智維還成立了「老房子事務所」平台,打算結合更多人力量為台南留下更多的老房子。
台南每年平均拆掉30 間老房子,「現在要趕快保留50 年的房子,未來才有100 年、200 年的房子。」「老房
子是進入台南歷史的入口。甚至可以說是台灣歷史的入口。」游智維說。每間老房子都有很多故事,很多有形無
形的資產,讓旅人可以在這裡找回憶或找到自己再度前進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