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到台灣碰巧遇到選舉時,總讓我覺得大開眼界。街頭巷尾插滿旗幟,宣傳車震耳欲聾,連打開電視都是下跪、掉淚,和發毒誓等灑狗血的戲碼,這都與我對選舉的認知大不相同。
在我住過的幾個國家中,大部分的選舉過程都相當低調,有的更簡陋得令人難以置信,不只鮮少看到競選廣告,也沒有投票所,更看不到開、驗票時比數拉鋸的激烈過程。
紐西蘭就是這樣的國家,幾年前對當地人來說,投票這碼事就只是走到門口,從信箱拿一封選委會寄來的選票,拿支原子筆在候選人名字旁的小圓圈中打勾,接著在信末列著「本選票均由本人勾選」的地方簽名,最後在大約兩三個禮拜的期限內,把信裝進回郵信封中寄出即可。至於有沒有可能出現弊端?萬一寄送過程出差錯誰該負責?似乎都不會構成任何威脅。
環保投票所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投票率太低的關係,這麼天真的制度早已消失,現在紐西蘭投票雖然得像其他國家一樣到投票所,卻仍保持當地樸實風格,一切從簡。走進紐西蘭的投票所,你會發現從投票箱到投票站等,大大小小的設備都是用瓦楞紙作的,既輕便又環保。
不過改變投票方式,還是沒有辦法阻擋紐西蘭投票率逐年下滑的趨勢,尤其是年輕族群更是當中比例最少的,即便大膽運用網路、簡訊等各種新媒體做宣傳,也難以挽回日益下滑的投票率。比較紐西蘭,日本的選舉氣氛熱絡多了,但也同樣得面對年輕人對政治興趣缺缺的問題。
選舉衛生紙奇招
最近,位於神奈川縣的小田原市,為了提高年輕族群投票率,就運用僅僅10 萬日圓的預算,策畫了一個別出心裁的行銷活動。
有趣的是,這10 萬日圓不是拿來印成滿坑滿谷的傳單,也不是雇用擾人清靜的廣播車走遍大街小巷,而是把錢拿來擦在屁股上。
沒錯!小田原市的選舉推動委員會,就是選擇把預算變成200 捲、共1 萬5000 張廁所用的捲筒衛生紙。這些衛生紙上面印了與選舉相關的各種知識,包括法定的捐款限額、參選人的相關規定等,然後這些特別的衛生紙,則將被免費發送到年輕人聚集的餐廳、酒廊。
據說,許多古代文人都是在廁所中得到詩詞的創作靈感,在這樣心無旁騖的環境下,應該也能激發不少日本年輕人對選舉的熱情。這個方法究竟能不能成功提升年輕族群的投票率,還要先等到大選過後才能知道,但看在公營組織卻大膽嘗試創意的表現上,我已經在心中為他們打滿分。
如果可以從這些選舉的經驗,歸納出紐、日兩地民眾對民主文化的態度,對我來說,紐西蘭人的漫不經心,其實是來自於強烈的信任感,而日本的創新,也可能要歸咎於想打破傳統框架的企圖心。但台灣呢?又想告訴我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