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路上流傳一封署名為「德國人不爽」的信件,作者是明星週刊(Stern) 作家Walter Wüllenweber,他說希臘人是德國人「最貴的朋友」,因為德國人這20 多年來投入將近2000 億歐元到歐盟基金當中,其中有1000 億歐元用在希臘,現在又還要再替希臘還債,辛苦工作錢卻不是進自己口袋⋯⋯。此番言論引發德國與希臘人之間的唇槍舌戰,卻也如實地帶出現階段希臘債信倒閉所引發的一連串負面效應。
減碼歐洲與公債
「若希臘問題在2 個月之內沒有獲得解決,將對投資市場造成信心的動搖,不排除這一波希臘債信所引發的衝擊,可能會延續到今年底。」施羅德投信投資管理部副總裁張翠玲認為,希臘事件最嚴重的是影響投資信心。
5 月初歐盟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通過近1 兆美元救希臘的金援方案,原本以為可以挽救市場,然而,5 月6 日
道瓊盤中卻無預警崩跌千點,代表市場正處於驚弓之鳥情況,稍有風吹草動就急速下挫,預估下半年的全球市
場波動會比上半年劇烈。
因此,現在要調整手上的資產配置,建議中長線投資者可將歐洲市場先列「觀望」或「減碼」,待年底市場逐
漸明朗化之後再調整;而短線操作且「心臟較強」的投資人,則可以試著進場買歐洲市場,短期有機會出現反
彈行情,有賺就跑。
至於手中已經持有歐洲基金的投資人,可以有兩種作法,一種是認賠殺出,把錢轉進具備成長潛力的市場,
一種作法則是再拿出一筆錢來逢低進場布局、降低投資成本,重點是放中長線。
另一個必須減碼的標的為公債,德盛安聯投信行銷企畫部副總陳彥婷說:「公債雖較為保守,但有殖利率的
壓力,所以短期間不宜加碼。」公債雖具有一定避險的地位存在,但現在各國政府都債台高築,殖利率已經到低
點,持有債券的成本相對增加,所以現在進場不見得划算。
加碼中國等新興市場
陳彥婷表示, 下半年市場波動大,操作仍應謹慎,第3季前市場處於「打底」狀態,接近第3 季下旬時,整體
投資市場才有機會往上漲,因此建議投資人在較為震盪的期間分批布局。短線操作者,建議已開發國家優於新
興市場國家,中長線則是新興市場國家優於已開發國家。
「中國及新興國家還是下半年的首要投資標的,因為現階段會出問題的市場多數來自於成熟市場也就是已開
發國家,即使中國及新興國家會受到波及,但恢復的速度會是最快的,況且今年以來資金大量從成熟市場流向
新興國家,將有助於新興國家的表現。」陳彥婷說。
要注意的是,中國今年有升息或升值的題材,人民幣升值的時間點可能落在第2 季或第3 季,對於企業的
獲利將會有所衝擊,至於升息,張翠玲認為,將不會落後美國太久,以此推估,中國在第3 季以前都還不穩定,
預估進入第4 季就是起漲點。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焦點便是商品市場,儘管中國正施行緊縮政策,對於商品市場的表現多少有所衝擊,不過,
中國及新興市場對於基礎建設的需求仍在,商品市場仍有支撐。從過去的歷史經驗來看,每次市場一有波動,
率先止跌回穩的都是商品市場,因此若它開始上漲,將可視為全球投資市場回穩的象徵之一。
至於債券部位,將債券的投資比重降至4 成。標的可以鎖定新興市場債或是高收益債,因為這兩個標的跟景
氣循環的連動性較高,又可以享有較高的殖利率,建議在第3 季底、股市稍微回穩時進場布局。
張翠玲強調,在選擇高收益債券時,不能只看績效,還要慎選優質評等的標的,假設這檔新興市場債或高
收益債持有「CCC」的債券比重過高的話(債券評等以ABC 來看,C 級債券評等最低,代表償債能力低),報
酬率波動就會很大,大漲大跌,投資人不易操作,另外還可以選擇「貝他值」較低的標的,「貝他值」是一種衡
量此檔基金與全體市場波動表現的相關度,當「貝他值」愈高,代表風險愈高。
目前市場波動加劇,投資人要用中長線眼光看到手上的資產布局。最重要的是,一旦調整好資產配置,就要
耐心等候市場反轉,不要因一時的行情震盪,自亂陣腳,這樣才能成為市場投資的最後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