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7 歲的小文,平均月薪3 萬元,已經工作4年。為了存錢,她一開始工作就記帳,想要嚴格控制自己花費,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
小文平常吃家裡、住家裡,中午還帶便當;甚至擔心自己過度消費,連信用卡都不敢辦,也不上網消費,謹慎計
算每一筆花費。4 年下來,他的總資產約64 萬元。
她曾經立下一個目標,在30 歲時,一定要有人生第一桶金100 萬。但小文認為現在存錢速度太慢,30 歲恐怕達
不到目標,更遑論將來的購屋計畫或結婚養小孩。她不明白,省吃儉用的她,存錢都這麼困難,有類似她困擾的年輕人應該不少。
過去,小文曾以單筆10 萬元的方式在不同的時間點買進澳幣、黃金存摺及貝萊德環球資產配置基金,目前報酬率
分別為7%、15%、-1%;一年多前才開始每個月定期定額5,000 元買霸菱資源基金,其餘27 萬元則放在活期存款。
小文想知道,以她目前的薪水跟投資狀況,該如何調整才能達到30 歲的100 萬目標呢?以下是擁有CFP 理財認
證執照的理財專家戴素雲、精進財商顧問公司副總屈立楷的建議。
Q1:小文的月薪平均為3 萬,她每月支出大約是1 萬,照理來說,現在資產應該有90 幾萬,但實際情況卻只有60 幾萬,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A:小文1 個月的固定收入有3 萬元,平均每個月只花費不到1 萬元,照此花費推論,應該每個月可以存下2
萬元,工作4 年算下來,至少應該要存下96 萬元,但小文卻只存到64 萬元,差距32 萬元,若不是金錢憑空蒸
發,就是小文沒有確實記下每一筆消費。
「很多人記帳的盲點在於,仔細記下每天的小額花費,但是對於大筆支出,像是年度旅遊、保費、借錢給別人
或給雙親的孝養金等等,因為不常發生,即使記下也沒放心上,所以往往會覺得平常省吃儉用,卻沒存到錢或
『錢怎麼存的比我想像中的少』,」戴素雲強調。
以小文的記帳方式來看,她在今年3 月到香港玩,總花費2 萬元,還有過年包紅包就花了1 萬元,加上當月生
活消費,總計3 月就支出3 萬元,所以並非每個月的支出都能夠控制在1 萬元以下。建議小文更詳實記下每一
筆帳,尤其是大筆支出,並將過去一整年的大筆支出除以12,這樣就可以了解,平均每個月會花多少錢在這些
大筆支出上,以便列為每月支出的項目之一。
「小文跟所有的年輕人一樣,明明有記帳,但對於支出、投資等數目都是『憑感覺』,『憑感覺』每個月花
費不超過1 萬元,『憑感覺』每個月應該要存下2 萬元,『憑感覺』工作到現在只存了50 多萬(事實上加總起來
有64 萬),太多的『憑感覺』,其實理財要更理性,真正把每一筆數字都算出來。」精進財商顧問公司副總屈立
楷說。
Q2:小文每天都有記帳的習慣,詳實記下每天吃了什麼、買了什麼生活用品,還有搭公車等小額帳目統統一目了然,但為什麼帳務管理的績效還是不佳?到底記帳要怎麼記才對?
A:記帳是理財的第一步,但不代表只要記了帳就萬事ok,更重要的是「記對帳」才能收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文記帳的習慣非常好,每天一定都會記下當天消費的項目,仔細到連「吃乾麵25 元」、「搭公車15 元」都
記下來,方便清楚了解每天花錢花到哪裡去,但可惜的是,「這樣太像流水帳了,因為每個月只有總計花了多少
錢,卻沒有分門別類算出各個項目花了多少,沒有意義。」
屈立楷強調,建議小文善用Excel 軟體來記帳,或者上網搜尋記帳分享軟體,軟體會提醒記帳者要先將支出項
目分類,每個月還會自動加總各個項目的總花費以及占總支出的比重,省時又方便。
尤其小文平日省吃儉用,常常1 天花費不到100 元,但是往往一到假日,消費明顯就增加,包括買衣服、看
舞台劇、看電影等等,遇到週末往往1 天花下來超過1,000 元,已經是小文過去5 天上班時的消費總額,因
此更加建議小文一定要做好記帳的分類以及消費的高峰期,這樣才會清楚錢都花到哪裡去了。
然而,記帳是記「過去」花了多少錢,若真的想要有效控制支出,其實更應該要事先訂定「預算」。
屈立楷表示,建議小文應以「年」為單位,先編列出年花在食、衣、行、娛樂、生活消費等應該各自為多少
錢,然後再除以12,就知道每個月各項目的消費上限,假設「衣」這個月的預算提前花光而且還超出預算,代
表下個月花在買衣服的費用就得更少一點,換句話說,若這個月花在「食」的預算比原先所編列的要少,就可
以把這筆多出來的錢存起來,積少成多,當做是額外的投資資金。
「很多人覺得1 個月買衣服花5,000 元不算多,但如果用年來算,等於1 年花6 萬元治裝,這樣聽起來就比較
嚇人,」屈立楷解釋,這就是為什麼要先訂定年度預算或是分類記帳的好處,「積少成多」,可以讓記帳者了解哪個花費占得比重最高、要不要調整等等。
Q3:小文過去單筆投資過資源基金(10 萬元)以及申購黃金存摺(共6 萬元)、以及澳幣10 萬元,目前則每個月定期定額投資霸菱資源基金(共11 萬),還有活期存款27 萬元,請問這樣的理財方式需要調整嗎?
A:首先來看小文存款,通常存款「夠不夠用」的標準在於「6 個月的緊急預備金」,以小文每個月平均支出
1 萬多元來看,活期存款其實最多只需要10 萬元就夠了,與現在小文的存款27 萬來看,還多出17 萬可以運用。
戴素雲認為,以小文的資產配置來看,風險明顯集中在「資源」類型的市場,包括霸菱資源基金以及黃金等,
整體報酬容易受資源走勢影響,建議應該要把部分的資金移往債券型基金進行避險或加碼新興市場基金。
假設小文的存款可以挪出17 萬元來額外投資,她建議拆成兩筆,一筆採用單筆進場、一筆可以用定期定額
的方式來投資,標的鎖定在新興市場,因為現在新興市場是較具潛力的市場,但短期波動較大,若單筆投資,
風險較高,不如單筆加上定期定額操作,才能降低風險、拉長可獲利的時間。
以投資行為來看,小文算是保守型的投資人,不過愈是保守,就愈要懂得理財並做好資產配置,像小文分別
在民國95 年5 月及99 年2 月單筆買進黃金存摺,依照現貨價格來計算,報酬率至少都超過10%,建議小文應
該要訂定停利點,賺了就贖回,等到黃金現貨價又回到波段低點時,再加碼。
「因為小文偏好像黃金或資源基金等,都屬於波段較明顯的投資標的,當黃金價格處於低點,單筆投資或定
期定額都可以,若遇到波動性較大的時候,則可以用定期定額的方式,但如果買在低點,報酬率已經達到當初
停利點,一定要出場,不然當市場價格又往下走的時候,就會拉高投資成本,稀釋獲利。」屈立楷說。
通常黃金等資源性質的標的,不宜超過總投資比重的1 成,以小文的情況來看,目前的投資額度已經滿了,
不建議再加碼買進同性質的標的,除非出場之後再買進。
另外,小文沒有保險,應該要把部分的資金拿去加買保險,尤其是醫療險。要是覺得預算有限,建議可以詢
問公司的團保有哪些保障,針對這些保障以外不足的地方,再行加保即可。
Q4:若小文計畫在30 歲存到100 萬,這目標容易達成嗎?該怎麼做?
A:目前小文所有的資產加總起來,已經有64 萬元,要在接下來的3 年內累積36 萬元並不難,「只要她每
個月保持存1 萬元的習慣就好,就算只放在活期存款,3 年下來就可以存到100 萬元。」戴素雲說。
不過專家強調,人生30 第一桶金,有時候並非喜事,若沒有搭配良好的理財計畫,第一桶金很快就花光了。
屈立楷說,有些人覺得存到第一個100 萬很辛苦,所以一旦存到了,就會開始想「怎麼犒賞自己」,例如買一
台新車、出國旅遊、購屋的自備款等等,很容易一下就花光。「重點是你要怎麼讓這100 萬增值,」屈立楷說,
以現階段的情況來看,可以將100 萬再投入基金,分成數筆採用定期定額的方式進場投資,以過去的績效表
現來看,若投資在新興市場等具備成長前景的國家,累積5 年的報酬率,至少年平均報酬也有6%,換算下來,
假設每個月定期定額投資1 萬3,000 元,累積3 年下來將有51 萬元。
屈立楷強調,理財不需要委屈自己、也不是節省到讓生活過得很痛苦,反而應該是透過理財,讓財富自由、
生活可以過得更安心,小文只要改變記帳的作法,做好年度預算規畫,其實每個月還多出許多錢可以投資自己,
讓生命更有深度、生活過得更有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