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在大陸,若是山窮水盡,身無分文,尚且有最後一個去處:「流浪台胞救助中心」。
據說在大陸許多城市都有這樣的救助中心,很少對外開放。《遠見》難得親訪廈門市流浪台胞救助中心,它隱身在普通社區中的住商大樓裡,流浪台胞與廈門市內其他弱勢族群,如流浪未成年人、受家暴女性等,安置在一起。
廈門市民政局社會事務處處長白錦焜指出,流浪台胞中心從2007年成立,目前平均每年安置20餘位台灣人。有的可能是偷渡到大陸、有的是丟了證件、還有經商失敗或沒有工作,也不願意回台灣的,最後成為兩岸的邊緣人。
走進專門給台胞居住的樓層,32平方米的房間整潔明亮,裡面放有4張床,每張床上都配套有嶄新的棉被、床單、枕頭,天花板還設有吊扇,通風舒爽。廁所則配有洗浴室,保證24小時有熱水供應,並免費供應三餐,伙食配菜跟工作人員一樣。
台灣人住在這裡很自由,早上可以請假出去,晚上再跟中心人員銷假。「絕對沒有當成犯人關,」廈門市社會救助管理站科室負責人吳冠輝表示。
這天到訪時,恰好有兩位台灣人入住。為何到這裡?本人貌似說不清楚,外人也真假難辨。
其中一位來自金門,今年58歲,他自訴,到廈門工作後一直不順利,住處又被竊,一次到公園被狗咬傷,鮮血淋漓,沒錢醫治,才被送到這裡。
另一位理著小平頭,62歲,原先在廣州做工廠,失敗了,又丟了證件,廣州相關單位告知廈門入境者須到廈門重辦,當來到廈門又因他長期居住廣州,重辦被駁回。如此來來回回跑了四趟,花了七個月。最後在廈門路邊攤吃壞肚子,因沒證件住旅館,才被送到救助中心。
廈門市流浪台胞救助中心是一個縮影,反映了台灣人在大陸,雖然風風光光者很多,但還是有陰暗的「流浪者之歌」。
>>馬上看【32週年慶專題:我該不該去大陸?】完整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