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教書人到大企業家
半世紀前(1964),剛讀完書的一個28歲年輕人,選擇了去威斯康辛州立大學教書。五年前來到美國,從一個研究生被孕育成了助理教授,內心對開放社會中的學習環境充滿了敬意。
初秋,帶了一家四口(妻子與三歲兒子及一歲女兒),從密西根州立大學的東蘭辛,開了一夜二天的車,到達威州西邊的河城校區(River Falls)。望著出現在眼前的校園,大聲地告訴孩子:「Wisconsin, I am coming!」沒有想到,一住就超過40載寒暑。威州變成了全家人的異鄉與家鄉。
半世紀後(2018),台灣大企業家郭台銘,選擇在威州投資3000億台幣,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可以在最先進國家,佔有一席之地,立刻變成了國內外媒體大新聞。
一年前川普接任美國總統,大力推動「找回工作、找回財富、找回夢想」;來兌現「讓美國再偉大」的政見。
去年7月白宮記者會上,川普稱讚郭台銘是「很棒的企業家」;鴻海是「世界上的偉大企業之一」。那是多年未見過的美國總統與台灣企業家熱情握手、共同致詞的公開照片。11月郭台銘飛到威州,與州長同時宣布「鴻海是外人投資史上最大的投資案」。生產的項目包括了LED面板及相關技術的應用:包括最新世代電視、自動駕駛汽車、健康醫療等。
(二)威斯康辛是個好地方
威州擁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也擁有生活環境的品質,面積是4.7個台灣大,人口只有580萬,主要產業是製造業、農業、能源、生物、航太。
威州提供了鴻海需要的投資環境:基礎建設配合、科技人才充沛、水電充分費供應、現金補貼、貸款方便、稅收抵免(參閱《遠見》3月號的封面故事,由楊艾俐、王怡棻現場報導)。
威州的生活品質也令人稱道。四季分明:春有無際綠地、夏有千湖垂釣、秋有滿谷楓葉、冬有迷人雪景。戶外活動應有盡有:fishing、hiking、hunting、skiing、golfing……。
台灣讀者比較熟悉的是美國東西兩岸。位於中西部的農工業大州如密西根、伊利諾、明尼蘇達、印第安那及威斯康辛等則比較陌生,有時被戲稱為「飛過而不停留」(Fly Over Zone)的地方。這些州恰正是我生活體驗中認為非常適合求學、工作、成家的好地方。威州人民大多樸實勤奮、熱心友善、獨立自信、追求進步。
(三)夢‧夢想
當前30歲(剛好經國先生去世30年)的年輕人,不自覺地在享受著當年經濟成長率平均超過7~8%的年代。可惜30年來走向「民主」的道路中,迷失在「民粹」的歪路上,造成了台灣社會進步的停滯。
困境下的年輕人,近來覺醒了。他們決定要走出台灣,面對世界。《遠見》民調顯示:18~29歲年齡層,五成三想去大陸發展。大陸官方剛公布的31項惠台措施,可能會引起一波「西進」潮。
當郭台銘遠征威州要創造1萬3000個工作機會時,要不要號召一大批台灣青年一起去開疆闢土(鴻海擁有2700公頃土地)。這是威州走向「威谷」(Wisconsin Valley)夢想的一個里程碑。
沒有「夢」,就不會有「想像」;是「想像」,使「夢」變得偉大;是堅強的執行力,使「夢想」成真。郭台銘的夢想已與威州人的夢想合而為一。
徐志摩90年前寫的「再別康橋」,對郭台銘來說,可以改成「威州初心」;那首膾炙人口的頭二行詩句變成:「我從不輕輕的來,也不會輕輕的走!」。
(四)鴻海子公司大陸上市掛牌
鴻海四個月前宣布威州投資後,又有重大宣布:鴻海大陸註冊的子公司富士康工業互聯網(FII)在大陸申請A股上市,36天就獲得通過,很快就可在A股掛牌;市值有望超過人民幣6000億元(約2.8兆台幣)。在2月底大陸宣布31項惠台措施後,此舉勢將引發台灣企業登陸掛牌的興趣。
在世界市場中鴻海的動向,已飽受注視。它已經證明不僅能在市場競爭強烈的美國投資,也能在全球經濟實力最大的中國大陸市場屢屢領先。
彭博社預估2018年:「中國的GDP總值約為13.2萬億美元,將超過19個使用歐元國家總和(約12.8萬億美元)。」這真是難以想像的全球實力,終於改變了中國19世紀以來貧窮與落後的刻板印象。
郭台銘在全球化的世界市場中,開疆闢土,合縱連橫;但他又充滿了民族大義及鄉土情懷。我們祝福他:
手中有產品,腳下無國界;
夢中有家國,心中有分寸。
附言:
告別威大前,我們捐出了住宅給學校,定名為「Kao International House」,做國際學術交流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