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朱立倫約在台北某巷內辦公室採訪,不料當天巷子正進行下水道工程,車子進不來,記者先到巷口等他。只見他搭著一台色調斑駁、年份老舊的TOYOTA廂型車,沒有任何隨扈,獨自下車。見到連忙為「場合不佳(因施工)」而深感歉意的記者時,他拍拍記者的肩說:「這有什麼關係!?」
過去一年半來,朱立倫的新口頭禪是:「做事就好」,不常出現在螢光幕前,卻勤走基層,踏遍新北29區。「我每一天都跟基層在一起,不公開行程幾乎都在下鄉,跟各個里、各個社區談。」深入基層的心得是,「我深刻體會到,人民需要的不是螢光幕前的政府,而是解決問題的政府。」
走出低潮 多項建設逐步收割
因此,當全台不少民眾誤以為大選失利的朱立倫消失神隱時,反而新北市民感受他的存在,重新給予肯定。在《遠見》2017縣市長民調中,朱立倫走出前一年低潮,在滿意度、施政分數增加及不滿意度的減少,都居全台第二。
朱立倫是台北縣升格為新北市的第一任市長。問他,兩任施政已超過六年半,他個人最重要的施政成績單是什麼?
朱立倫把腦海裡的數據連珠砲似地說出:過去六年來,共獲得409項全國第一;連續六年獲得全國最乾淨的城市,以及消防評比最好城市;更是連續三年招商第一。每一項數據都得來不易。例如新北市幅員廣大,加上流動人口約500萬人,竟能拿到乾淨城市第一名,除了是公務員努力,也必須動員民間志工團體,是一連串細緻執行的結果。
又如招商,新北市名列前茅。例如林口三井購物中心,從朱立倫親自到東京招商,直到開幕,只花三年,背後是團隊一一打通瓶頸的結果。
朱立倫能讓民心回流,不只作風更親民,由於任期將屆,許多建設已逐步收割,讓市民有感。
例如,過去六年半來,他已快速完成11處國民運動中心興建,還有三處施工中。相對於台北市花12年蓋12座,新北市8年將完成14座,而其他縣市不是一座就是掛零,所以新北市堪稱是全台數量最多,也是速度最快的。
又如,新北市已完成1555戶可出租的社會住宅,居六都之冠。至於全市48處公共托育中心(全國才103個)及33所老人日照中心,也是全台最多。「上次見到衛福部長陳時中,我跟他說,政府要推的長照2.0,我早就在做了,」朱立倫笑說。
值得一提的是,懸宕十年之久的板橋果菜批發市場,也終於在2015年動工,今年5月開幕,成為全台最現代化、智慧化的果菜批發市場。
另外,朱立倫也率全國之先,創設「幸福保衛站」,提供挨餓的弱勢孩童到四大超商,免費享用約80元的主食,並後續追蹤孩童狀況。執行之初,由於台灣從沒經驗,一度遭受質疑,但後來成效漸顯,去年更獲世界銀行頒布的「2016城市轉型卓越獎」。
一系列便民措施令人有感
不過,令市民最有感的應堪稱為一系列便民措施。過去台北縣有29個鄉鎮市,各自為政,升格後,朱立倫企圖把29個傳統行政區整合為一個新北市,已讓106項業務可以跨域辦理。
最特別的是「雲端證件包─人民申請案件免附書證謄本」的服務,整合戶地政及勞健保等十大類,計55項可免檢附相關文件並透過雲端證件包查調。截至目前為止,查調申請案資料超過885萬件,讓新北市民節省了1.75億元規費。
但朱立倫最關心的是「抓回新北市的主體」。以往新北市總以台北市為生活重心,就業、就學、就醫、消費都得進城(台北市),因此他力圖擺脫新北市的「附庸」角色,積極提升新北市的醫院、學校規格,並以捷運三環三線串起新北境內交通。
以就學為例,六都升格後,原來的省立高中(職),表面上都升格為國立,實則因國家資源無法挹注,而各都市政府又因為不想概括承受龐大的人事費用,而成了爹不疼娘不愛的弱勢學校。
但朱立倫將境內的高中(職)收為市立,更廣設新高中(職),增班增校下,使新北市高中職學生原只有不到四成在地就學,現已提升至七成。
朱立倫民調翻升,足見民眾愛戴的是一個體察民情、解決問題的父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