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我用雙腳走到美國!一趟加美過境之旅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user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2015-09-15

瀏覽數 7,950+

我用雙腳走到美國!一趟加美過境之旅
 

圖/文:草詪影響力新視野 李幸

「我是步行到美國的。」

此話聽起來有點兒故弄玄虛,卻是真的,且很平常。

從溫哥華女兒家出發,往南30餘公里就到了加拿大與美國邊境。加拿大這邊屬於大溫地區素裏市的白石鎮地面,美國那邊看地圖叫布萊恩,屬華盛頓州霍特科姆縣。該縣轄地包括一塊飛地——羅伯茨角(Point Roberts),加拿大大溫地區三角洲半島上按北緯49度線劃分給美國的(詳見前文《與美國接壤的小鎮措瓦森》)。

這是週六上午10時,出境的人多,車隊排出幾裏地外。路邊豎著個告示牌,上面幾個單詞都認識,但費了半天勁,才猜出意思:按組放行,熄火等候。

女兒駕車,她讓我下車透透空氣或去逛逛免稅店。天氣很好,藍天艷陽,於是步行。看了加拿大這邊的遊客中心和免稅店後,進入一片大草坪,迎面即邊境線上加美兩國共有的標誌性建築——和平拱門。

我向拱門走去,走過,回望,沒有任何障礙阻隔,就從加拿大走到美國了。看到好些遊客也在步行,有一家大小以拱門為背景在照相。

和平拱門上頭的話有感覺:Children of a Common Mother(同一個娘的孩子)。這是美國這邊。加拿大那邊是“Brethren Dwelling Together in Unity”,團結在一起啥的,有點兒口號式。兩句合譯,或可為「一奶同胞,睦鄰兄弟」?

門柱內側還有「此門開了百年,但願永不關閉」一類的話。看資料說此門建成於1921年,為紀念英美兩國在1814年的一個和平協議而立。這一年,歐洲那邊開打第一次世界大戰。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實際整個出境過程比較煩。駕車過關時先盤查一道,然後還得下車進一個大廳,繼續排隊接受檢查。趕上飯點兒,大概輪流午餐去了,沒幾個工作人員辦事,還都沒精打采的。給公家幹活,幹機械化活,全世界一樣沒勁兒。

出境大廳其實不大,狹長的幾百米空間,10來個工作位,排隊的人近百號,一般是一家三四口。有一位單行的亞裔老先生,感覺像日本人,可能是騎單車過境,雙肩背一個長形的看上去挺沈的旅行包。

整個大廳裏就一個洗手間,男女通用,每次只能進一個人,也有10來個人排著。有一家人在辦過境手續那邊排到了,媽媽過來叫女兒,女兒急了,說非上不可。

從住處到邊境,半小時;排隊過境,兩小時。

能提神的是一座神樣的雕塑,不知何材料做的,立在美國這邊:一個缺了上框的「窗口」,周邊「裂紋」?給我的感覺是「打破天幕」或「天眼開了」——諸君看圖給題吧。

終於可以奔馳了,在美國土地上。

 專欄介紹:

 瞭解更多「草根影響力新視野」請至:【官網】//【臉書粉絲團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