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5月第一個禮拜,台灣籠罩在「李開復旋風」裡。
Google跟台灣的互動,多年來,幾乎掛零。台灣人對Google的印象,除了個別使用心得外,幾乎全都來自二手媒體資訊。台灣出生長大、11歲才赴美求學的「台灣之子」李開復,難得訪台,自然引起萬眾關注。
從Google台灣工程研究所成立記者會,到台、清、交大學演講,緊接著與台北市長馬英九、趨勢專家詹宏志分別對談,加上數不清的拜會行程與媒體專訪,李開復在台灣的每一分鐘,都安排得緊湊。
尤其在台發表《做最好的自己》勵志新書,一上市立刻擠上各大書店暢銷排行榜前三名,證明李開復雖然長年於美國、大陸發展,但在台灣年輕人心目中,同樣具有高知名度與獨特魅力。
李開復之所以這麼有「票房」,是因為他正站在全球網路科技發展的浪頭上,具有極大的指標意義。
微軟時期,李開復在北京成功創辦亞洲研究院(原名中國研究院),2000年並升任微軟全球副總裁,成為比爾.蓋茲身旁、七位核心智囊團成員之一,是微軟王國權力最高的華人。
2005年7月19日,李開復轉進Google,身兼全球副總裁與中國區總裁兩個大位,卻引發Google成立以來最大的紛擾:一封訴訟函,在李開復尚未正式離開微軟前,就已經寄到Google總部。
李開復與微軟在全球媒體眼前,演出一場完全撕破臉的分手過程,不僅表露李開復的分量,更凸顯微軟對Google的萬般敵意。經過西雅圖法院判定,李開復沒有違反競業禁止與保密合約後,他終於在2005年9月,歡喜迎接Google新職涯。
愛跟學生來往
事實上,不論身處哪一家公司,李開復在大中華區的個人品牌,沒有人能夠取代。特別是對兩岸年輕人的眷顧,以及重視大中華精英培訓、市場發展的一貫理念,讓他成了企業明星。
大陸作家凌志軍觀察,李開復是商場上的異數。
李開復在微軟任內,每年總會出席數十場演講,主題都是對大陸學生宣揚正確的人生觀,他甚至還成立了「開復學生網」,把他的所見所聞,以及對社會的感觸,前後寫了2000封信,都放在網站上,給素不相識、對前程迷惘的年輕人閱讀。
有一次,李開復到北京大學演講,在一個僅能容納400人的會議廳外,排隊超過800個人。主辦單位準備勸離一半的學生,李開復卻當場跳起來說,「不要趕人,讓我連續講兩場好了。」
當晚,李開復在同一個講台上,花了兩倍時間,講了兩次完全一樣的內容。
凌志軍認為,所有的成功者都非常珍惜時間,甚至一般人都會用金錢,來衡量自己每一分鐘的價值,但是李開復這樣一位忙碌的名人,卻能夠為學生捨得。
聯經出版社發行人林載爵說,李開復的新書,短短半年內在大陸賣出40萬冊,讓他搖身一變成了暢銷作家,就是因為李開復的陽光價值觀與真實筆調,真的觸及年輕人的心。
不擅長做生意
「我喜歡幫助學生,勝過現在Google的工作,」李開復直說,他一直不覺得自己是企業家,做生意更不是他的專長。最令他快樂的事,是看到年輕人因為他的鼓舞,而走上正確的人生路。
「我在加入Google時,就跟老闆講,我會花20%的時間在學生身上,」李開復回憶說,Google兩位年輕創辦人不但不以為意,還希望他能夠花更多的力氣照顧社會,因為這是社會責任的實踐,對企業形象有正面助益。
為何喜歡幫助學生?在李開復口中,他的名字內隱藏的意涵,乃是「開始復興中華民族」,這是父親李立民給他的期許。
李立民是1949年轉進來台的國民黨老立委,55歲才生下么子李開復。李開復從小就展現過人天資,在母親的堅持下,11歲就赴美當小留學生,念書15年、工作20年,幾乎都待在美國發展,他自承說:「有一顆美國人頭腦、一顆中國的心。」
1999年為微軟到中國開疆闢土後,李開復無意間看到,一則清華大學高材生殺死四個同學的新聞,發現大陸年輕人的成長危機,遠比美國來得嚴重。看不過去的李開復,開始向報社投書,希望透過文章,點起一盞明燈。
「這是在我生命裡,第一次寫科技以外的東西,」李開復臉上掛著招牌微笑說,這一提筆,就再也停不下來了。
李開復過去只是科技業功成名就的經理人、科學家,因緣際會到大陸後,一股濃得化不開的中國情結,讓他成了獨一無二、關心年輕人的志工企業家。
李開復 小檔案
年齡:1961年出生於台灣
現任:Google全球副總裁暨中國區總裁
經歷: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微軟全球副總裁。
曾任:職蘋果電腦、視算科技(SGI)
學歷: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電腦科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