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1日)是反服貿協議10周年,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卻在近日拋出重啟監督條例等主張,讓此事引發熱烈討論。但即便前任馬政府官員都評估不看好,主要是從當前的兩岸關係來看,重啟談判因諸多理由,並不容易。但是柯文哲此舉,到底代表何種意義?
2014年3月18日,因不滿馬英九政府通過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學生發起大規模抗爭,一度占領立法院,整個活動一直到4月6日,才由當時立法院院長王金平提出制定《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承諾後落幕,總計學生占領議場長達585個小時,此運動不但促使審議停滯,也改變了兩岸的命運。
回到2023年的台灣,如今正值總統大選期間,柯文哲本日突然拋出重啟談判的主張,立即引發各界討論。
主要是,當年柯文哲在抗爭期間,曾到立院高舉「拒絕服貿闖關」標語,如今10年過去,他的立場明顯出現了轉變,而這樣的主張,看在各方眼中格外突兀。
重啟談判是選舉語言,目前無契機
「這完全是一個選舉語言,」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直言,自己不評論10年前的是非對錯。但,在兩岸當前幾乎沒有任何互信基礎的情況下,要談是「根本沒有機會」,此外目前正值選舉期間,預估對岸不會有太大動作因而影響選舉。
柯文哲的發言也引來民進黨的批評,立委林楚茵就認為,當初柯文哲因太陽花學運而起,現在竟然要重啟,對得起那些因為理想而投他的支持者嗎?
回顧這10年,她直言當初國民黨宣稱開放後,台灣經濟才會成長,但現在已證明,沒有服貿的這10年,台灣GDP成長反而超過33%;反觀中國經濟明顯下滑,全世界圍堵中國的態勢已經完成,柯文哲為了選總統連自己的初衷價值都可以背棄,「政治不難,找回良心而已」。
然後柯文哲辦公室發言人陳智菡有不同解讀,他強調當初2013年柯文哲並非反服貿,而是反黑箱,「柯文哲沒有變,是民進黨變了。」
她強調,由於台灣出口量40%都是透過和中國來往,因此柯文哲對於兩岸問題一向主張務實處理,認為先通過《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讓兩岸談判有法源根據,才能避免黑箱作業並得到人民信任。
她要大家回顧318學運,當年是民進黨答應要推動《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如今民進黨全面都執政七年了,連個影子都沒看到,柯文哲認為任何兩岸關係協議不是不能討論,而是應該逐條討論、開放透明,從2013到2023始終一致,「柯文哲沒有變,是民進黨變了。」
馬時期官員感嘆,台灣錯失契機
對比綠營振振有詞,當年馬政府官員則是感慨萬千;太陽花學運時期的總統府副秘書長、現任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坦言,「台灣已經錯失很多契機」,當時大陸尚未推出125計畫,台灣競爭優勢是比較強的,如今整個大陸服務業都已經起飛,真的重啟他不認為有當初的優勢。
他同意民眾黨批評的內容,認為監督條例是當初民進黨堅持的,但過了10年發現這一切都是假的,不要說條例闖關,就連拿出來討論的機會都沒有,如今整個產業停滯,當初反對的都是罪人。
如今柯文哲喊話重啟,蕭旭岑也認為這完全是選舉語言,畢竟兩岸當初的信賴基礎「九二共識」,現在不只是民進黨,就連柯文哲也未認同,在這種情況下就不可能談到更細的東西。
他坦言,或許侯友宜當選才有機會重啟談判,但現在是否先觸及服務業,或是可以因應大陸提出關稅壁壘,把貨品先列在前面,還需要詳細評估,無論如何,台灣錯失了一個很好契機,未來還有沒有機會只能看後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