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從全球生態系看台灣出路

黃齊元
user

黃齊元

2023-03-17

瀏覽數 6,050+

美、中積極打造半導體產業鏈,現在是台灣被利用價值最高的時刻,但這些都是地緣政治下的機會財,台灣必須思考長期策略。圖片來源:科技新報
美、中積極打造半導體產業鏈,現在是台灣被利用價值最高的時刻,但這些都是地緣政治下的機會財,台灣必須思考長期策略。圖片來源:科技新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近期表示,將透過《晶片法案》補貼,在2030年前打造兩座半導體聚落和多個先進封裝設施,避免台灣壟斷先進製程市場,台灣比鄰中國及中國侵略台灣的可能性令美國擔憂。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去年對裴洛西直言,美國認為花大錢就可搶進晶片製造業,未免太過天真。他認為台積電早就在台灣打造出半導體生態系,在美國生產晶圓會昂貴且徒勞無功,但美國官員很有信心的回應「敬請期待」。

美國有成功的機會嗎?沒有人敢說沒有!30多年前台灣發展半導體產業,全世界沒有人把台灣當成假想敵,然而今天台灣領先全球,因此這只是時間問題。美國是世界龍頭,擁有全球最大市場,還能糾眾打群架。

這對台灣而言是短多長空,短期美國需要台灣技術和人才,長期美國將成為雷蒙多所言「全球唯一每家公司都有能力製造先進晶片、具備研發和大量生產能力的國家」。台灣不能唱衰美國,但美國仍可以,微軟創辦人蓋茲表示,美國無法永遠阻止中國獲得晶片,而且只會讓中國將大量時間和資金投入生產晶片。

當全世界最強大的兩個國家都要打造半導體產業鏈,而且其中一個還要和台灣合作,台灣的出路和戰略是什麼?值得深思。

台灣過去產業的成功模式是「垂直分工」,以中國大陸作為世界工廠、銷往全球,集中焦點於零件製造。但未來發展趨勢,將由「垂直分工」轉為「垂直整合」,從「全球水平分工」走向「區域水平整合」,台灣大部分企業缺乏規模、專業與資金因應新變局。

誠如張忠謀所言,全球化已死。未來經濟效率將被安全考量取代,分工合作不再,疊床架屋當道,短期雖有投資商機,長期形成資源浪費,發展很難持續。

誰能整合生態系,將成為未來贏家

關鍵在於生態系,誰能整合生態系,就可能成為未來贏家,但現實是沒有永遠不墜的生態系。90年代中的摩托羅拉、2000年初的諾基亞、2000年中的谷歌、十多年前的三星,都曾盛極一時,但後來均經不起時間考驗。

近期微軟Open AI極可能顛覆谷歌搜尋引擎,而特斯拉也可能藉由電動車優勢推出自家手機,到時整合其6G星鏈及太陽能基礎設施,不但挑戰蘋果,還可能衝擊電信和再生能源產業。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微軟推出結合ChatGPT升級技術的搜尋引擎,直接挑戰Google的一哥地位。圖片來源:Photo by Levart_Photographer on Unsplash

微軟推出結合ChatGPT升級技術的搜尋引擎,直接挑戰Google的一哥地位。圖片來源:Photo by Levart_Photographer on Unsplash

中國大陸華為打造萬物互聯6G生態系、百度發展AI、比亞迪整合電動車、電池及鋰礦,大基金則全力扶植半導體產業鏈包括中芯和長江存儲,請問台灣產業應和這些生態系脫鉤還是合作?

台灣是美國和西方世界的信任伙伴,可以發展信任產業鏈,但這些都是中美地緣政治下的機會財,即使美國也不敢保證一定會贏,因此積極施壓台灣動員備戰。國防工業是機會財、戰爭財,吊詭的是,它無法成為長期經濟成長引擎,產業愈好、台灣愈危險。

20世紀初英國小說家康拉德的經典《黑暗之心》,描述西方民族主義的傲慢、霸道與殖民心態,後來被拍成電影《現代啟示錄》。台灣半導體就如同書中的非洲象牙、是西方爭奪對象。現在是台灣被利用價值最高的時刻,但隨著中美技術能力逐漸成熟,台灣的下一步在何處?

台灣的現在啟示錄是要了解地緣政治的現實與黑暗面,找到自己的方向,才能看見隧道盡頭的光明。

👉 掌握議題動向,一起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藍濤亞洲總裁、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原載於聯合新聞網,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