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追思清華大學沈君山校長(二)

觀念衝擊

高希均
user

高希均

2018-12-28

瀏覽數 31,250+

在清華大學參觀沈校長文物紀念展,右起為張作錦、 高希均、王力行。攝影/楊永妙。
在清華大學參觀沈校長文物紀念展,右起為張作錦、 高希均、王力行。攝影/楊永妙。

本文出自 2019 / 1月號雜誌 末班車經濟學

2018年12月22日在清華大學校園中舉辦了「沈君山校長追思會」。這真是歷年來參加過的最完美感人的。這要歸功於賀陳校長的領導,李家維教授的主持,藍維天教授的吟唱,音樂系同學的精采演出及貴賓們的致詞,君山愛清華,清華師生也愛他。

會中我讀了八行短句(見邊欄),紀念我們40多年的相識及1990年代初,一起參加「國家統一委員會」,起草「國統綱領」,以及多次共赴大陸參加兩岸研討會及共遊錦繡河山。

在南京誕生的他,一生瀟灑自在:出入於科學與人文之間、學府與廟堂之間、台灣與大陸之間、本土與國際之間、愛情與友情之間。

張作錦、王力行和我與君山在政治和社會主題上看法常接近。我們共同認為:君山這位才子與君子,把心留給了中國,把愛留給了台灣,把情留給了清華,把一生的典範留在兩岸。

玉山巔.長江水──紀念君山的中華情

共登玉山巔

共飲長江水

兩岸一樣近

兩岸一家親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兩邊心比心

兩邊一起興

共擁中華情

共圓中華夢

(高希均 2018.12.22 清華追思會)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