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台灣動畫片發展一路低迷的狀況下,《幸福路上》的出現可謂替市場注入了一股充滿活力的強心針,在這部充滿溫暖的2D手繪動畫電影中,透過一個台灣小女孩的成長與悲傷喜樂,回顧台灣過去種種歷史記憶,畫面溫馨動人,更從過往的點滴中扣人心弦。
《幸福路上》是由宋欣穎所執導及編劇的作品,更邀請主要配音桂綸鎂、魏德聖、陳博正、廖慧珍等明星加持。從《幸福路上》前導短片時期即投入眾多心力的她,讓動畫迸發出觀眾意想不到的極致,也能找回從前的純真、初衷和體悟。
也許小時候,我們都希望成為閃亮亮的大人;長大後,卻只想要平凡的幸福。
《幸福路上》是金馬創投百萬首獎作品,原創短片更榮獲台北電影節最佳動畫短片、高雄電影節國際短片競賽優選、觀眾票選獎等肯定。在2018年第55屆金馬獎當中,目前也獲得最佳動畫長片、最佳改編劇本兩項大獎肯定。
電影故事描述,小琪6歲時跟著爸媽一起搬到台北,懵懂無知的小琪不懂什麼叫做幸福,卻十分期待在「幸福路」的新生活。上學後的小琪,努力成為一個好學生,希望自己可以出人頭地符合媽媽爸爸的期許,但漸漸長大後發現,即便努力唸書依舊對自己的未來很迷惘。
畢業後小琪在阿文表哥的推薦下到美國工作、而後結婚,看似眾人覺得美好的人生,小琪卻在異地迷失了自己⋯直到媽媽一通電話通知她阿嬤過世了,小琪收拾行李匆匆地回到台灣,再度回到「幸福路」,兒時的同學們各自有不同的人生。那小琪呢?是否變成理想中的大人了?
《幸福路上》從小琪的成長故事出發,帶領觀眾穿梭台灣80年代至今的各種時代變遷,透過小琪這一路上從懵懂無知到勇敢出走的自我追尋,去探討屬於這代人的幸福究竟是什麼?小琪就如同你我一般,努力尋找屬於自己的幸福,《幸福路上》不單單只是小琪的故事,也是獻給台灣的一份情書,透過一張張手繪動畫,重新紀錄身為台灣人都曾有過的共同記憶。
《幸福路上》源起自一段13分鐘的動畫短片,這個充滿台灣味的故事,忠實呈現了大家都有過的童年回憶,樸實獨特的動畫風格及令人會心一笑的故事劇情,成功打動了眾多評審,接連獲得了當年度金馬創投的百萬首獎,以及台北電影節最佳動畫短片等多項獎項,當時的金馬創投評審主席杜琪峯導演,更是在會後特地向宋欣穎導演致意,拍著她的肩膀說:「這個故事很重要,很感人,你身為台灣人一定要把它拍出來!」
當時金馬主席張艾嘉也稱讚:「人生最需要的就是幸褔,我在《幸福路上》裡頭看到了這份很重要的溫暖,已經好久沒有看到這樣的作品了。」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激勵,讓她堅定自我,奠定了長篇作品的初衷。
「幸福到底是什麼?我是如何成為現在這樣的人?」這是《幸福路上》的核心構想,一切從宋欣穎導演在美國留學時的第一堂編劇課開始說起。
當時,老師要求大家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聽著同學分享各種新奇的人生經歷,她緊張地不知道該怎麼辦,因為沒有什麼特別的故事好說,覺得自己的經歷比別人平淡很多。
「我來自一個叫做幸福路的地方⋯⋯」當她娓娓道來自己家鄉的故事時,同學的眼睛全亮了起來:「哇!住在一個叫幸福的地方!你的人生一定過得很快樂!」
諷刺地是,其實幸褔路附近是工業區,周圍的水溝當時多是工業污染,但同學們卻非常投入地聽著他分享關於「幸福路」上發生的大小事,讓她意識到原來自己家鄉的故事也能這麼吸引人,愈「在地」的故事其實愈「國際」,因而開啟了創作《幸福路上》的創作契機,想要把關於家鄉、關於追求幸福的故事,說給更多人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