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煙漫土間,沒有先進的儀器設備與大型工具輔助,來自台灣的直方設計員工手持小鏟子,一把一把地將碎石子裝進水桶中,不畏嬌嫩的肌膚曬出一片片紅斑。一旁,幾位壯丁扛來一捆捆粗大的竹子,準備搭出房子的結構,烈陽在他們裸露的黝黑臂膀上再添痕跡。
很難想像這是直方設計的2012年員工旅遊,這群來自台灣的年輕人選擇以立國際舉辦、為期10天的柬埔寨志工之旅,幫當地蓋一座孤兒院。
你一定想,有沒有搞錯?員工旅遊不就是要出去玩,為什麼還要這麼苦命到國外去繼續做苦工,流大量汗水、磨粗雙手、被豔陽烤焦?怎麼有人這麼傻,願意自己花錢花時間,度過好不容易從忙碌工作中擠出來的假期?
因為這不只是蓋一棟提供柬埔寨孤兒安身立命的有形住所,也在每一位參與的志工心中,建造一座承載共同經驗與夢想的無形房舍,進行一趟與自己、與夥伴、與組織的深刻對話。
你的充電方式是否跟生命經驗做連結?:直方設計送員工參加志工之旅,用義築方式打造彼此共同經驗
很多人在面對職場倦怠時,選擇充電的方式就是到國外旅遊,回來後可能興奮心情延續幾天,又回到無力的原點,癥結就在於心態還是沒有轉換,充電經驗跟生命經驗沒有做連結與反思。「企業藉由國際志工之旅可提升員工視野,讓大家對公司產生共同的善念與使命感,參與志工之旅的人回來後心態變得謙卑,反而願意改變,」以立國際創辦人陳聖凱說。
直方設計是國內第1家企業主動參與以立國際的志工行程,甚至從2013年開始,更進一步規畫讓試用期滿3個月的新進員工,送他們去參加以立國際的志工之旅梯次,讓員工對公司有更深入的了解,打造彼此共同的生命經驗。
其實,在最初的規畫中,2012 年員工旅遊的地點是日本京都,因為有各式各樣的建築可看,但提案公布後員工竟然不感興趣,大出創辦人葉宗儒的意料之外。後來策略長胡蘭玉在偶然機會下看到以立國際推動的志工旅遊,短短數天行程,到落後國家幫忙蓋房子、教導農作等,將單純的旅遊轉為另類充電形式。
結果這個方案竟獲得全票通過,甚至,當以立國際受邀前來做簡報時,提到正醞釀中的計畫,要幫柬埔寨孤兒蓋一所簡易的孤兒院,員工還反過來配合公司主動加入這個計畫。
於是,原訂8 月出發的員工旅遊,提早從4 月開始作業,全體員工先在台灣規畫好設計圖。即使手上都有正規的案子在進行,已經加班得天昏地暗了,大家還是願意再撥出時間投入,因為這是大家齊心盡力在做一件具善念的事,而且是彼此都認同的事情。
當8 月真正來到柬埔寨時,園區的雛形已經大致建構完成,只要再經過最後的現場修補,並動手將一磚一瓦實際蓋起來。自己過去數月來的努力,就在眼前實現,而且還是自己親自動手做出來的,看著柬埔寨孩子撫著大象小貓形狀木椅時臉上綻放的笑容,看著由礦泉水空瓶組成的吧台櫃在夜晚閃著美麗燈光,每個人心中的澎湃情緒與成就感可以想見。
而這個占地3500 平方公尺的綠色孤兒院園區,除了收留孤兒更擁有多面向功能,就地取材的竹構建築、雨水回收設計、自耕自足等,營造出集合農業、教育、工藝及觀光功能的生態園區,充分顯現直方將屬於當地語彙、感動與生活經驗,藉由運用當地材料與工法賦予新貌的一貫設計理念。
這些最終的結果,無論對當地人、以立國際、直方設計來說,都是當初所沒想到的發展。可以說,這是一場無法複製、獨一無二的旅程,也是一場因認同、親身實踐而展開的盛宴。
不只是旁觀者,互動、實踐讓充電更有力:看見生活態度,看見設計實踐,生命因此被打開
重新回顧這段歷程,對於身為直方老闆的葉宗儒而言,這趟旅程帶來的,首先是文化衝擊。從去年4 月開始,葉宗儒往返柬埔寨視察孤兒院工程多次後,也開始深入觀察到當地柬埔寨居民的生活態度,「他們雖然窮,卻不覺得自己可憐,也不會不快樂,只是努力生活。」他說:「在那裡想要幫助他們是一回事,但是反而改變心境的是我,以前我對台灣很多事情不滿,現在知道要惜福。」
其次是參與挑戰,葉宗儒解釋,員工旅遊多半都是以旁觀者的心態去瀏覽當地風貌,即使是刻意安排跟專業相關的建築參訪之旅,多半也只是在建築外面晃蕩一圈就走了;但是參與興建柬埔寨孤兒院,從開始發想到整體設計的實踐,每個員工都有負責的部分,因為有互動,有益於社會,反而更投入在這塊難得的生命經驗裡。
最重要是在過程中經過多次的磨合討論,增加彼此的溝通機會,這跟過去大家各自負責自己手上的案子,獨自埋頭工作方式截然不同。「好像在爬坡,過程很艱辛,但是後來獲得的成就感也最大,」葉宗儒笑著說。
2012 年9月才剛進公司的詹侑儒與李筱文,在通過試用期後,2013 年1月就被老闆送去柬埔寨。逢甲建築系畢業的李筱文說,以前在學校聽到老師談到設計要能改變社會,對社會有幫助,但是她過去在其他事務所的實習經驗裡,並沒有這樣的感受,如今參與公司的柬埔寨孤兒院設計,覺得比較接近當初她想要從事設計的理想。詹侑儒則表示,這種共同完成一件事的經驗,的確能夠加強對公司的向心力。
不只充電,更要找到職場續航力:職場充電3 階段,你抵達哪個階段?● 階段1:求生存;● 階段2:追求生活品味;●階段3:尋找生命與工作的意義
為什麼這樣的共同生命經驗,對身為公司的老闆與員工很重要?
2012 年年初,直方設計面臨了一波離職潮,這當中有金錢也有轉職的誘惑,但是最重要的是,員工並沒有覺得自己跟這家公司一起成長,看不到留下的價值。
同樣也是創辦人之一的胡蘭玉說,只有5 年歷史的直方設計還在摸索成長期,「公司很小只有7 位員工,也沒辦法像大公司用高薪留住員工,所以我們必須思考如何讓員工感受到能跟公司一起成長。」
這就是為什麼當初她會主動建議讓員工參與以立的志工之旅,她說,在國內接案子時,設計公司通常是上游,負責設計好就交給營造商去執行,在客戶與營造商之間,彼此是獨立運作的,也是對立的,設計師怕營造商偷工減料,客戶怕物不超所值。但是在打造柬埔寨這座綠色孤兒院園區過程中,從一開始,這些孤兒們就幫忙大家翻土挑磚,跟著設計師與營造商一起看這座園區完成,彼此用的是同理心,希望為這件善事做得更好,這樣的生命經驗其實滿足了大家想要充電的最深層心理,那就是踏入職場後,一開始是追求生存下來,其次是好好生活品味,最後就是尋找生命的意義,這才是職場充電的最終出口。
不只是直方設計,其他企業也逐漸關注到如何讓員工在職場上能夠找到更好的續航力。例如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在培養接班人計畫時,2013 年也首度開2 梯次,讓中階主管去參與柬埔寨的志工之旅。
勤業眾信2012 年為中階主管辦的是環島自行車之旅,但是在環島過程中,努力的還是自己,跟別人無法發生關係。甫從柬埔寨回來的勤業眾信協理林世澤卻非常滿意這趟志工之旅,雖然只是短短5 天去蓋一間茅草屋,但是這些平日在工作上各自獨立工作的會計師們,透過志工團隊合作方式的親身參與,反而真正學習到人際溝通能力與領導力的訓練。
如今,直方設計進一步把這趟志工之旅衍生成新進員工必經的洗禮,而有了這樣共同義築經驗後,顯然員工的向心力變得比以前更親密了,願意繼續留下來跟公司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