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的年輪一圈圈地加深,我們也對於自己的好惡愈來愈分明,說得好聽叫作風格,說得難聽叫作頑固,好像刻在樹上的年輪,不能回頭再去改變;又好像拼字比賽,已經說出口的字母就不能收回,或是棋局裡起手無回的真君子。
老化的證據
這裡頭包含了待人接物的原則、面對壓力的反應、尋找放鬆的方式、工作的態度,以及交友的類型,「我決定從此以後要這樣做了」的那種決心。延伸到起司蛋糕非哪一家的不吃,想吃鰻魚飯就一定要到哪一家店去,就連泡麵的吃法都有堅持,漸漸地看到年輕人不正統的吃法就會搖頭,開始蔑視隨便買便利商店填滿美乃滋的海鮮握壽司竟然覺得好吃的人,這種時候,就是老化的證據。
當三杯雞口味的三角飯糰剛剛上市的時候,我們站在7-ELEVEN的熟食冷藏櫃前,頭腦一陣暈眩,覺得「天啊!這種東西能吃嗎?」的同時,卻看到十幾歲的國高中生,如過江之鯽般一個個伸手拿了就去結帳,絲毫不當一回事,直到架上剩下最後一個,我們還是不知道該不該冒險一試,彷彿這是個生死攸關的重大抉擇;對於食物口味的自然演進,我們逐漸失去適應能力。
同樣的抗拒感,在科技產品上更加明顯。軟體升級、視訊軟體、網路電話、部落格、線上相簿、音樂下載、連線遊戲、網路競標、iPod nano、編寫鈴聲和絃、線上交友...,當我們身邊的小朋友各個自然而然地不斷轉用最新的設備,我們卻每次都要努力克服那份隔閡感,隱藏上了年紀的人對新東西輕蔑的臭脾氣。
「我撥號上網用得好好的,幹嘛一定要換寬頻?」
「msn即時通7.5?我用3.0版的從來就沒有出問題!」
「手機能打電話就好啦,最看不慣捷運上那些拇指族,他們以後一定會有肌肉僵硬的毛病...」
僵固的其實是腦袋
其實是害怕新東西吧?其實是不太會使用吧?可是我們卻以為別人看不出來,繼續用鼻孔哼著氣鄙視那些華而不實的新花樣。「什麼火星文嘛!以後這一代的國文程度一定會完蛋!」
當我們還是少年的時候,也是這樣看我們的父母或祖父母輩不是嗎?不敢坐飛機,上網購物怕被騙,吃簡餐發現是微波餐包就皺眉頭,每次買衣服就抱怨明明不是純棉的竟然還敢賣那麼貴,電器用品怎麼都不像以前那樣可以用個三四十年。
我們的國學底子、書法、國畫,不是在他們的眼中差勁無比嗎?從小我們看電視、看卡通、租漫畫、打電動,可不是博大精深中華文化的沉淪嗎?
結果我們也是什麼事都沒有發生地長大了,似乎也沒有變成比起上一代太差勁的人。所以下一輩若無其事吃著三杯雞飯糰長大的年輕人,他們的健康不會比我們的差,成就也不會比我們的低,僵固的不是時代,其實是我們的腦袋。
我們並沒有比較高的抗壓性,只是在我們少年時期還沒有「草莓族」這個名詞罷了。人的年輪一圈圈地加深,不能回頭也無法改寫,但是我們每一個十年的歷程,包裹著前一個十年,也確確實實地影響著下一個十年,無法逃避,也無法隱藏。
「自從有了視訊電話以後,用電話分手變得愈來愈困難了。」最近在酒吧裡聽到一個跟我差不多同年齡的男人這樣的感嘆。
時代的確讓懦弱的人變得愈來愈難逃避,但是對理直氣壯的人來說,幾千年來要分手就面對面分個乾淨俐落,不是千古不變的嗎?被打耳光也是意料中的不是嗎?寫分手信或打分手電話,隱藏在科技的便利後面,勉為其難只能叫爛人的風格,跟時代或三杯雞飯糰應該無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