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我在誠品寫作,隔壁一老一少,不確定是婆媳或母女。年輕的跟老的說故事,是不是想改變老的的觀念我不知道,她們聊了將近三小時,這是其中的一段:
那天阿娟跟我說,她婆婆去美國兒子家住,終於見識到人家是怎麼教孩子的。
兒子娶的是美國人。某天吃中飯,孫子不想吃,還將碗打到地上,媽媽沒罵沒打,只問小孩還要不要吃?孩子說不要。「你晚上要不要吃?」還是說不要。「好,」媽媽就把東西全部收走。
婆婆一想孫子沒吃東西,如果晚上又沒得吃,那還得了,於是自動說要煮晚餐,心想我煮的媳婦總不好意思不給孫子吃了吧。她煮了孫子最愛的糖醋魚,晚餐還沒排上桌,孫子已經自動坐好了。中午沒吃,下午也沒吃東西,當然餓壞了。
結果媳婦跟小孩說,「你不能吃。」小孩大哭是一定的。正當婆婆要當和事佬的時候,兒子對老媽媽說,外國人很忌諱管孩子的時候有別人插手,婆婆只好不說話了。
小孩餓到睡覺時間,媽媽送他上床時,他問:「我肚子好餓啊,現在可以吃東西嗎?」「不行,」媽媽說。「那我明天早上可以吃嗎?」「可以,」媽媽說。「那我要快點睡覺,明天就可以吃東西了。」
你勇敢,孩子才能學會勇敢
小孩子嘛,有時候遇到自己不愛的食物,或是還不想吃,無可厚非,但是經過這次,他再也不會把碗故意打到地上去了。因為他知道,真的不想吃,至少下一餐還有得吃,如果我敢撒野,就是跟自己的肚子過不去。你知道挨餓的感覺嗎?要不要試著兩餐或三餐不要吃,看看那是什麼感覺?就知道小孩為什麼再也不敢了。
如果你是孩子,吃飯時間把碗掃到地上去,你希望父母把你打一頓,但下午怕你餓,又弄東西給你吃?還是像這位外國媽媽,既不打也不罵,就達到了處罰和管教的效果?
聽起來很容易的管教方式,但是,敢餓孩子兩餐的人有多少?還有,「我很忌諱管孩子的時候有人插手」,這句話,你敢跟長輩說嗎?
你一定要勇敢。你不勇敢,也教不出勇敢的孩子。
【後記】
孩子第一次犯錯,我會給機會。因為他們太小,並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馬上祭出不准吃飯,還加問晚餐要不要吃,有故意「陷害」孩子的嫌疑。太強烈的管教方式,我不用。通常大人用茲事體大的態度,好好跟孩子說道理,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