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讀門諾醫院黃勝雄院長回憶錄《回台灣買靈魂》。黃院長提到當年在馬偕醫院小兒科實習,一位趾高氣揚的主治醫師收了一個早產兒,是肺炎病嬰,住院不到三天就宣布死亡。後來家屬在太平間發現嬰兒還會動,護理長立即電告主治醫師,當然挨了一頓罵:「我宣布死亡之時,病兒沒有呼吸、沒有心跳,絕對不可能會動!」
聰明的護理長把嬰兒抱回保溫室,三週後,病童平安出院。事後發現可能低溫降低了嬰兒體內細菌的繁殖,保住了小命。這個例子反映了:生命也不能全靠醫師憑徵候判定。
11月上旬,網路募資平台SOS在台北為資深媒體人梁東屏辦了一場分享會。梁東屏曾任中國時報國際新聞記者,2003年他採訪美國攻打伊拉克之戰。他在巴格達發現一個怪現象,巴格達市內像樣的政府建築都被摧毀了,唯有石油部的建築完好無缺。接受採訪的美軍指揮官告訴他,他們的部隊進入科威特,唯一的任務就是保護石油部。
當時美國媒體和國際通訊社視而不見,還在繞著「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大作文章。
2%的人已無法代表98%的人了
這次美國大選最惹人注目的話題,不只新內閣人選混亂、川普女婿參政或日本首相安倍私訪川普,更驚爆的是臉書、Google上「假新聞」事件。
麻州墨美克大學(Merrimack College)助理教授瑪麗莎.辛達(Melissa Zimdars)在課堂指出,據她選前幾週在臉書、Google、Twitter調查,發現至少有130個「問題網站」製造假新聞誤導美國選民。
歐巴馬在訪德演講中,也批評臉書和其他社群媒體出現親川普的假新聞。
臉書創辦人祖克柏立即出來否認,他說過去一年,早有上千萬個假新聞在臉書上流傳,並非只在選舉時,它們對大選的影響是非常有限的。
這次美國大選,傳統媒體打破過去不設立場的言論,選擇靠邊站;新媒體傳「假新聞」的消息,真是創下媒體史上的紀錄。媒體和民調是否真正代表民意,更成大疑問。
根據選後的統計結果,男性41%投希拉蕊,53%投川普;女性54%投希拉蕊,42%投川普。白人37%投希拉蕊,58%投川普;白人大學程度以上投川普高於希拉蕊;年薪10萬元以上投給川普高於希拉蕊。
它顛覆大家以為只有白人和低層窮人選川普的想像。一位民調內行人士說:「民調中真正回應的只有全部人口的2%。過去98%和2%看法差距不大;現在2%的人已無法代表98%的其他人了。」
傳統專家的判斷,讓人跌破眼鏡。到底是專業的盲點出了問題,還是刻板印象導引了錯誤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