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上西服負責人、台北市西服同業公會理事長及商圈產業聯合會理事梁冬富,對此感受最深。在這一行打滾近50年,傑出的手藝讓他擁有許多名人客戶,包括好幾任總統,有「總統級師傅」稱號。
來訪這天,店裡正好有位前部長級的官員正在試穿、丈量,正和梁冬富寒暄,感覺是這裡多年的常客。
規格化時代 手工製利潤更高
剛過耳順之年的梁冬富,13歲國小畢業就去當學徒,入行月薪只有80塊,「那個年代,家境不好的年輕人,幾乎都投入各種技術百業。」跟師傅學了20年,他才創業。
過去,稍具名氣的西裝店,每月要出超過500套西服,需上百名員工,規模比許多工廠還大,連除夕夜都有客人上門,常被訂單追著跑。
儘管外界多認為,西服這種強調手工製作的傳統技藝,就如同夕陽餘暉一般。
但梁冬富分析,成衣市場強調規格化與標準化,雖有便利、平價、量大優勢,卻無法滿足金字塔頂端的個人化需求。
以力上為例,目前仍維持每月百來套的出貨量,雖無法和過去比,但強調量身訂做的客製化訂單,可自由挑選款式、顏色、與設計風格,入門價從2.5萬起跳。
梁冬富解釋,由於西裝必須每天穿,客戶很講究品質。景氣好時,很多老闆每年花百萬、訂5、6套西服是稀鬆平常。等他們的第二代出社會,還會繼續帶來力上訂做西裝,因此當社會愈來愈工業化,訂做西服仍有固定客源。
但目前力上有6位師傅,卻只有3位學徒。為加快銜接速度,過去當學徒,前3年只能打雜,要先磨練、觀察,不能碰針線跟機器。現在這些見習過程全都免了,新人一進來就可上線操作。以前師傅愛留一手,徒弟得自己偷學,現在怕沒人傳承,絕對毫無保留地傳授。
缺新血 50名師傅待退懸缺
在這裡,初入行的學徒,起薪約2萬,出師後可調到6萬~7萬元,若自己開店當老闆,收入六位數不是問題。
然而,力上用過不少有專科背景的學生,還跟學校建教合作,但年輕人多半只想來過水,未來想當設計師,對於打基礎功缺乏興趣。
「大家都想只做輕鬆工作,這是個問題!」梁冬富感歎時下年輕人不耐操。在生產線上實習課時,很多年輕人站沒多久就嫌累、甚至打瞌睡,反而是年紀最大的他,從頭到尾站足8小時。
他估計,台北市目前起碼有50位跟他年資相近的老師傅準備退休,但接棒的中生代頂多30個出頭。未來幾年,西服業將空出大批職缺,「所以現在大家在比的是,誰能先找到年輕人!」
其實類似西服這種具有口碑與國際地位的傳統技藝,亟需年輕人加入。梁冬富疾呼,「學到一門本領,以後不怕沒地方去!」
西服業最缺什麼人?
最缺職務:學徒、新手師父
職缺需量:台北市至少50位
工作內容:西服製造、量身訂作個人服裝
需要能力及特質:熱忱、專注力、美感
起薪:學徒起薪約2萬元,熟手可調至6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