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宣布的新關稅政策,短短數日內在各國掀起巨浪,基於貿易逆差的算法,讓台灣被課徵32%的「對等關稅」,排名名列前茅,為股市與企業界投入震撼彈!未來如何因應?AIT處長谷立言日前已給台灣「地圖」,能源方面的合作是可行的方向。藍委更建議,台灣重啟核電,可成為降低雙方貿易逆差的選項之一。真的嗎?可行性多高?一文拆解。
根據美方釋出的訊息,台灣對美國「關稅」達64%,因此對台灣課徵32%的「折扣對等關稅」很合理。不過根據官方數字,台灣平均關稅不過6.5%,比美國平均關稅的3.3%高,但差距不大,就算是以部分關稅率較高的貨品計算,也不可能達到64%之譜。會出現這樣的數字,主要是美方僅以「貿易逆差」這一數值進行計算。
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指出,美國對等關稅的計算方式,為逆差額÷美國進口額×50%。因此依據美國海關統計資料的數字,739億美元(美國對台逆差值)÷1162億美元(美國從台灣進口值)×50%,就會得出約32%的數字。這個數字就成為美國對台灣的「折扣對等關稅」。
AIT處長已提前透露台美經貿合作「地圖」
換言之,台灣若要與美國進行談判,將所謂的「對等關稅」稅率調降,如何解決美方關切、對台灣愈來愈嚴重的貿易逆差問題,可能是關鍵因素。至於怎麼做,或許可以參考AIT處長谷立言日前釋出的相關訊息。
國策院執行長、成大政治系教授王宏仁指出,谷立言已針對未來台美合作的部分給出指引,台灣若能透過這張「地圖」,設定政策、預算分配的方向,並加緊與美方間的協調,讓川普感受到台灣的主動與貢獻,雙方間的相關「障礙」就會好談許多。
谷立言在這張台美經貿合作「地圖」的建議,主要分兩類,一是協助美國「再工業化」,二是台灣可向美國購買更多能源。
谷立言今年3月20日在「美國商會謝年飯」致詞提及,美國期盼台灣能夠支持美國的再工業化,美國也能提供台灣最迫切所需的資源,即能夠維持台灣經濟成長、同時促進台灣能源安全的可靠能源來源。因為不論是充滿AI伺服器的資料中心、越來越精確的半導體、或最先進的晶圓廠,未來所有這些先進產業的突破,無不需要前所未見的大量能源。
他當時強調,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能源出口國,可為台灣提供全方位的能源解決方案。而在這些方案中,卻赫見「核能」兩字,在即將邁入非核家園的台灣輿論中,頗引人注目。

3座核電廠不變,還能再多建置8部機組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受訪認為,若台灣能調整能源政策,放棄非核家園目標,在核安過關的前提下重新使用核電,一來可以降低發電成本,緩減台電的經營壓力,二來也能部分緩解台灣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問題。
他說,台灣若能將已停止運轉的核一、核二恢復運轉,美國就能賣台灣相關的核電設備;甚至因為核一、核二廠設計上可建置4部機組,核三廠則可建置6部,但這3廠後來均只各建置2部機組,因此若台灣重返核電,在不新建核電廠的情況下,美國可賣給台灣的機組數量還能再多8部,再將上後續的維保費……等等,將是一筆不小的「生意」。台灣若能藉此呼應美方「能源」的需求,或許能稍微緩解部分壓力。
面對川普來勢洶洶的關稅大棒,各國無不嚴陣以待,政府能否和美方談出一個對台灣的最佳方案,社會各界都在引頸企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