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月中旬,國內三家電視台之間,以及三台與新聞局之間經過多次公文、電話往來及開會協調後,決定將行之多年的晚間新聞時段。由七點半移至七點。當時為什麼這樣決定。新聞局與三台似乎均語焉不詳。
最近,新聞局與三台再經過多次公文、電話往來及開會協調後,決定從明年元月二日起,晚間新聞將移回原時段七點半播出。
把「部分」當做「廣大」
這次主事者給了一個振振有詞的理由:重視廣大觀眾所反映之意見。據說,主事者是根據部分觀眾的當面、電話反應,以及新聞局委託民意測驗協會所作的一項調查結果,而有此決定。
國內電視新聞節目一向表現平平,受到行家的批評多於褒賞,但因習慣「黏」著電視的人多,所以收視率一直不錯。而晚間新聞更屬黃金時段,收視率居各新聞時段之冠。
「半點」之爭
人們因此應該可以理解,為什麼主事者要為七點與七點半這「半點」之別而三番兩次地折騰;尤其對新聞局斥資以科學方法作民意調查,更應予以肯定。
不過,主事者的決策及決策所依據的說辭卻令人感到困惑不詳。為什麼呢?
根據報章報導,民意測驗協會的調查中,有四三.三%的受訪者認為晚間新聞安排在七點半比較適合,三七.八%則認為七點比較適合。另外有六0%的人贊成將電視新聞時段錯開來,而二0.八%的人不贊成,其餘無意見。
新聞局所說的「廣大觀眾」,大概是指四三.三%的人認為七點半比較適合而言,卻忽略了四三.三%以外(尤其是認為七點較適合)的人之意見;更甭提有六0%的人贊成三台時段錯開。
多數的觀眾在那裡?
所以新聞局及三台在決定恢復原時段時,雖振振有詞地說,以觀眾為謀,但就像「牛肉在那裡」一樣,問題是:四三.三%以外的觀眾在那裡?
這麼批評並不是說,七點或七點半播出就是對的或錯的。
對電視收視行為稍有涉獵的人都知道,人們會在什麼時候看電視。受他(她)們什麼時候「得空」的因素影響很大;而人們因背景互異,「得空」時間亦有所出入,所以如要真正地符合「廣大觀眾」的需求,則電視新聞的播出時間就應該錯開。
這點,民意測驗協會的研究發現只是再度證實了存在已久的常理和學理。
折騰新聞時段為那樁
新聞局及三台新聞部有關人士都是個中老手,怎麼會不知道這個粗淺的常理與學理?那麼是安於守舊、害怕改變?是擔心由此引發更自由化的競爭?抑是抱著禍福與共、同舟共濟的心態?
這些真是令人困惑的問題。不僅如此。連為什麼要三番兩次地折騰來、折騰去地將晚間新聞移來又移去,都變成令人感到困惑和不可理解的問題了。
(鄭瑞城為政大新聞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