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見推薦
面試的時候問問題,比你回答問題還重要!
耗時超過一年半的兩對電信合併案,即將於2023年第四季成真!8月初電信三雄中華電信(2412)、遠傳(4904)與台灣大哥大(3045)接連舉辦法說會,資源如何部署?兵將如何點出?全面備戰氣氛濃厚。
電信合併爭霸戰纏鬥多時,2023年中終於進入新戰局,遠傳亞太合併案率先取得公平會放行,台灣大哥大與台灣之星合併案何時通過,還在未定之天,再加上隔岸觀火的中華電信,讓8月電信三雄在法說會氣氛微妙,資本支出如何安排?未來競爭如何排兵布陣?成為焦點。
整體觀察,2023年在5G用戶持續擴展的幫助下,6年前因為「499元吃到飽」迫使用戶洗牌、電信業營收下修的局面,總算回到高點,2023年上半年電信三雄財報表現都很亮眼:
● 中華電信(2412):第二季合併營收為534.6億元,年成長率2%,單季每股盈餘1.28元。2023年上半年累計營收1077億元,年成長率3.8%,每股盈餘上半年累計達2.52元,創6年新高。
● 台灣大哥大(3045):第二季合併營收435.5億元,年成長率5%,其中單季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89.1億元,創下歷史新高,顯現核心業務獲利能力的增強,每股盈餘達1.08元。累計2023上半年營收865.6億元,年成長率7%。
● 遠傳電信(4904):第二季合併營收217億元,年成長率4.7%,締造連續11季成長佳績,其中單季EBITDA達79.1億元,同樣創下歷史新高,稅後淨利27.7億元、每股盈餘0.85元,亦創下近6年同期新高。累計2023上半年營收440.04億元,年成長率3.2%。
細部觀察,上半年成長幅度,以台灣大的7%最多,當中包括momo購物網這隻大金雞的助力。momo 112年第二季合併營收為262.1億元,年成長4%;主倉與衛星倉總數合計達到55座,較去年同期增加4座。另一成長引擎,則為家用寬頻上網服務,單季營收較同期成長6%。
另外龍頭中華電信,每股盈餘則為本期亮點,沒有合併案的束縛,不僅每股盈餘維持三雄最高的位置,突破自己在2018年設下的「499元陷阱」,獲利能力回到6年前水準。遠傳電信則在自主開發的資通訊服務推進下,獲利增長, 2023年上半年新經濟整體獲利更較去年同期成長5%。
台灣大、遠傳「重資本」投入
從現在這個節點觀察,回頭看,電信三雄已經挺過3G轉4G的陣痛,並且找到了各自轉型獲利的方式,實力都有足夠的積累﹔往前看,新的戰鬥局面即將開展,台灣大併台灣之星(台台案)、遠傳併購亞太電信(遠亞案)將於第四季落實,遠亞案7月底得到公平會放行之後,取得時間領先,台灣大尚未取得放行,但提前布局的態勢明顯,「電信新三雄」下半年進入肉搏戰。
遠傳總經理井琪在法說會(8/9)表示,「遠傳併購亞太電信案,除了已經著手進行網路整合相關作業,遠傳已向證交所提交申請發行3.472億新股,以交換亞太電信股份,合併基準日預計為今年第四季」。
另一端的台台案的資源調度,則以增加資本支出作為支持。
台灣大總經理林之晨法說會(8/7)表示,「我們確實期待合併案可以帶來長期益處,目前還在等待公平會核准,預計將在11月初做出最後裁決」。同時,為整併台灣之星網路預作準備,台灣大決議追加全年資本支出28.6億元,追加後整體資本支出156.53億元,台灣大現有約1.3萬台基站,台灣之星則有9000個基站,這筆費用將用於未來台灣之星部份基站設備移轉,總額一舉超越2022年的152.53億元。
雙雙合併之後將會如何?經歷3G轉4G的促銷戰,台灣之星、亞太電信「兩小」集團資源不如「三大」,加值服務無法達到綜效,致使虧損連年,兩家分別累虧400億元之多!而且廝殺競爭的結果,多有「長期而低價」的合約,例如台灣之星的「終身4G吃到飽」、亞太電信的「低價188元4G吃到飽」,因此買方的台灣大、遠傳,合併之後,雖然瞬間用戶變多、營收變大,但未來犧牲的毛利率、EPS恐怕不小,而且將是一段不算短的時間。
最後,隔岸觀火的中華電信,面對「電信新三雄」戰局,並沒有閒著。5月宣布新任董事長由原任總經理郭水義擔任後,7月確認由資訊技術分公司總經理林昭陽升任新總經理。林昭陽2020 年接任數據技術分公司,並於2022年5月將其轉型為資訊技術分公司,完成老資歷的中華電信組織轉型計畫,他熟稔於IDC網路數據、雲端、AI、物聯網、資安等軟體技術,將直接應戰「新兩強」在內容加值服務的積極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