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推動的「對等關稅政策」將於8月1日正式啟動,台灣被列入20%稅率,高於日本、韓國與歐盟獲得的15%。受川普關稅政策影響,新台幣升破28元,出口企業措手不及。毛利被壓、匯損吞現金流,外銷接單壓力倍增。在全球幣值波動與貿易風險交織下,企業正進入全面備戰狀態。
4月2日,從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等關稅開始,率隊談判關稅的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在四個月之間,多次往返台美,直到台灣時間8月1日才傳出台灣關稅為20%。
各國新稅率將自美東時間8月7日0時01分生效,即台灣時間8月7日中午12時01分。
等待開獎前,許多企業主坐立難安,天天手機不離身,只要「叮咚」聲響起,就趕緊查看,深怕台灣被宣判高關稅。
比起關稅,企業更憂心匯率
除了關稅讓人繃緊神經,企業主們恐怕更被「匯率」嚇出一身冷汗。5月間,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從3字頭拉升到2字頭。接著,更睽違三年來到28元新高,今年以來升值超過12%,大大衝擊出口產業。就連「護國神山」台積電,7月17日召開法說會時也坦言,新台幣猛升已影響第二季營收和毛利率表現。
「三資」──資金、資訊和資源較弱勢的中小企業,更是如坐針氈。
7月3日,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在近三年首次收在28字頭這天,寵物清潔品牌「臭味滾」創辦人夏綾那,一如往常踏進位在雲林的辦公室,先摸了摸狗狗,再聞了聞貓咪,卻難掩內心的不安。
寵物可以為夏綾那短暫解憂,卻難以為她長期分憂,「關稅已經不是重點了,大家都有自己應付稅率的辦法,但新台幣急升到現在,公司兩成營業額已經被吃掉了,」她的語氣聽起來著急不已,「薪水、福利、水電等基本開銷都還在,匯率卻這樣波動,也沒有回彈的趨勢,已經是災難了!」
旗下寵物清潔商品約三成外銷,夏綾那說,訂單簽了、訂金拿了,匯損只能全部自行吸收,「如果重新報價,會失去很多商機,台灣跟很多國家也沒有商業協定,之後的報價可能失去競爭優勢。」為了降低匯損,臭味滾壓低外銷比率,暫停在電商亞馬遜上架,先以提高內需市場因應。
然而,那些早已將生產基地轉移到世界各國的台企,也難逃匯損,因為不只新台幣,紡織業生產大本營東南亞國家的貨幣,同樣強勁升值。
長期耕耘中高端防風、防水、透氣功能性成衣與保暖羽絨服的國際代工廠北岸企業,15年前就離開中國,在許多東南亞國家設廠,大量外銷歐美。董事長區致恒談及近期的市場動態,「供應商收付美元,也許影響不大,但工廠支出就有差,前幾個星期1美元兌印尼盾1.68萬元,最近升到1.62萬元,而且升值可能會繼續。」
「美國打你關稅,又控制你匯率,只能說『很厲害』,」區致恒苦笑表示,畢竟美元是國際貨幣,各國不得不使用,「以前新冠肺炎疫情,大家是說『撐過這一年就好了』,現在川普在任,大家改成『撐過這一年,我認識的老闆們,個個戰戰兢兢。」
台幣升值,四招應變避險
夏綾那和區致恒不約而同提到,「現金流」是中小企業面對關稅戰、貨幣戰的重點。區致恒分享公司最新的避險方式:過去是每個月兌換當地的交易貨幣,現在要趕快購足下半年必須交易的幣別,藉以維持公司營運。
一位手工具業的業務經理私下也提到現金流的重要性。公司對美國出口占國外業績近40%,除了和中國原物料供應商協調,依據美國的付款條件分期,穩定公司的現金流,這段時間也增闢中國之外的第三方國家產線,分散生產壓力,並開發更多市場,「但美國市場占比真的太大,很難完全取代。」
低碳產業永續發展聯盟(LCIA)的會員集結多個出口導向的機械、金屬等傳產業者,堪稱關稅、匯率的重災區。他們邀請會員分享面對新台幣急升的應對方法,歸納出四點。
第一,透過遠期外匯定錨美元匯率,降低風險;第二,縮短對外報價有效期間,並協商客戶承擔匯損;第三,討論採用本地供應鏈的可能性;最後,直接用收來的美元採購原料,減少匯損。
企業做好準備固然重要,但美國關稅政策不確定性仍高,川普何時來個髮夾彎,不得而知。況且,貨幣戰來勢洶洶,已讓台灣各大產業傷痕累累。根據勞動部7月間公布最新一期無薪假人數,高達3196人,創六個月以來新高。受到美國關稅影響的企業家數增至56家、人數增至1417人,雙雙攀升。
中經院預估,2025年下半年的經濟成長趨緩,成長率約1.08%,全年經濟成長率為3.05%,勉強保3,呈現「上熱下冷,全年內外持穩」的格局。
關稅與匯率雙面夾擊,台灣企業正進入全球經貿新時代的戰鬥模式。
除了繼續向外突圍,也有專家呼籲金融市場應提供更多避險工具,為中小企業加裝「防爆氣囊」。
劉孟俊提出兩項政策建議,首先,是考慮允許出口廠商以美元繳稅,以減輕因匯率波動帶來的損失;第二,是針對大量雇用外籍勞工的企業,討論是否可部分以美元支付薪資,以減輕廠商的財務壓力。
三層策略,穩住財務體質
7月初,玉山金控財務長程國榮在《遠見》舉辦的「迎向全球新經貿時代」論壇中,也給企業三個層次的避險措施。第一,應盡量以自然避險方式,如收付多元幣別、開創多元市場,維持資產負債平衡;第二,可以找出合適的避險工具,如使用選擇權和遠匯等方式降低匯率風險。
「最重要的是第三層次,一定要注意流動性風險,」他提醒,對企業來說,匯損是一時的,但若資金調度出問題,會危及企業的生存。
程國榮指出,市場正從「黑天鵝」時代邁入「灰犀牛」時代,也就是從難以預測的突發事件,轉而關注明知存在卻被忽視的系統性風險。他提醒,應及早預判「川普2.0」對經濟的衝擊,並深入剖析通膨、利率到匯率的關係。
「關稅政策確實推升物價,但從消費者行為長期來看,可能會抑制通膨壓力,」程國榮認為,美國通膨正在放緩,並預期聯準會最快於9~12月之間降息兩碼,面對利率變動、出口急單效應與新台幣升值壓力,企業必須增強財務韌性。
玉山觀察,近期市場呈現「賣美元多、買美元少」的態勢,主要來自出口商與民眾贖回海外基金後回台換匯。程國榮指出,散戶也在買美元,但金額分散,難以扭轉新台幣升值趨勢,除非市場預期心理扭轉,重拾對美元資產的信心。
企業苦撐,政策須加速到位
「雖然國際變局頻繁,卻也是台灣推動產業升級的關鍵時刻。」經濟部產業發展產業政策署組長顏鳳旗在同場論壇中表示,川普常在深夜臨時宣布政策,台灣政策官員「不能早睡」,但這樣的壓力,反而促使政府與企業更早進入備戰狀態,「先讓企業活下來,是我們最基本的目標。」
他強調,未來要為企業增值產品,並進軍太空、醫材等高門檻市場,讓台灣產業鏈在全球競局中站穩腳步。
而為了減輕企業的焦慮,行政院已規劃「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預算總計4100億元,產業支持方案從880億元加碼到930億元。
在此之前,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也提醒,政府有五項金融支持工具可使用,包括企業員工30人以下適用的「中小微企業多元發展專案貸款」、員工30人以上可選用「振興專案貸款」、外銷貸款優惠信用保證方案、輸出入強化貿易金融貸款方案、加強輸出保險準備計畫。
川普重返白宮的第一年,就讓世界經濟掀起滔天巨浪。台灣關稅談判的結果未明,企業卻先被捲入匯率戰的驚濤駭浪。當新台幣急升,吞蝕出口利潤,營收、毛利受到實質衝擊,在美元壟斷的國際貨幣格局下,貿易逆風比關稅高低更具殺傷力,匯損幾乎等同於抽空現金流,企業營運壓力倍增。
當前的局勢,攸關整體產業的資金調度與營運韌性。企業正在撐,但政府不能讓他們獨自撐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