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貝倫COP30在混亂風雨中落幕,各國代表筋疲力盡離場,卻僅留下充滿妥協與無奈的「無力」協議。面對升溫1.5℃逼近失守,全球氣候行動的裂痕與角力也更加清晰。
狂風和暴雨席捲位在亞馬遜雨林門戶的巴西貝倫,第30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30)會場屋頂被震得嘎嘎作響。為期兩週、延後一天於11月22日閉幕的COP30,只見筋疲力盡的各國代表急忙離開,趕著搭飛機回家。
就在一片混亂與各國激烈對峙中,COP30總算達成最終決議,呼籲各國「自願」加速氣候行動,並重申杜拜COP28達成的共識,也就是全球應逐步轉型,遠離化石燃料。

化石燃料減量談判再卡關
由於今年正好是《巴黎協定》簽訂十週年,COP30可說是檢視過去十年各國減碳作為的總盤點,各界原本期待甚高,但卻因為主辦城市貝倫基礎設施不足,導致過程波折不斷,不只飯店飆漲至天價,會議結束前甚至還發生火災。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