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台灣首艘自製潛艦「海鯤號」正式亮相,是國防自主的一大里程碑。但,國內對國造潛艦也掀起相關爭議,台灣潛艦產業鏈下一步將邁向何方?
「台灣可以三面受敵,但不能被中國從四面八方包圍,四面楚歌,台灣就完了!」負責原型艦建造的總督導、國安會諮委黃曙光在「海鯤號」亮相前,用這一句話概要說明潛艦對台灣防衛的重要性。
他解釋,台灣必須建立潛艦艦隊,以封鎖中國海軍進入兩大戰略水道:台灣東北海域及南方巴士海峽,防止解放軍「圍島」,並截斷台灣補給線的企圖。
換句話說,想瓦解中國的圍島攻勢,潛艦就是台灣必備的「護國」利器。
國際干擾、技術突破,終有成
前新江艦艦長呂禮詩受訪指出,台灣從東邊的鼻頭角以南,一直到南邊的左營港以西,整片區域的海水深度都相當適合潛艦作戰。只要台灣有足夠數量的潛艦,就可在關鍵的戰略水道進行「戰略伏擊」,限制敵軍軍艦在這塊海域的活動範圍。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