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檢規格年年飆升 引進「高科技」拚場
對有健康意識的民眾來說,可以得到更精緻貼心的尊榮服務;對業者而言,則是一場再也「回不去」的投資競賽。溫泉鄉的新北投捷運站斜對面,一棟嶄新的醫旅大樓巍巍聳立,盡覽北投山景開闊視野。這是台北市府耗資8.9
台灣健檢3.0時代 省時、精確、更舒適
第一代健檢〉1960~1980年 住院檢查,排擠病人空間早期健檢,一定要住在大醫院,一住好幾天。台大醫院在1956年就有住院六天的健康檢查;1970年住院健檢縮短為三天,並開始增加腸胃鏡檢查;1984
健檢不是看病! 五大觀念先釐清
「為什麼突然想做電腦斷層?」陳皇光問。結果朋友說,因為他的左肩痛了一年。「左肩痛應該去看復健科,不是來健檢。而且全身健檢有大腸鏡、超音波,跟你肩膀痛有什麼關係?」身為家醫科醫師的陳皇光感嘆,連學醫的朋
每5分18秒一人罹癌! 癌篩成為全民運動
若用一天24小時、1440分鐘比喻人的一生,台灣癌症的致死率分分逼近,令人心驚。根據衛福部國健署2016年4月發布的「2013年癌症登記報告」,2003年台灣每8分24秒有一人罹癌,到了2013年縮短
首次必做肝指數、超音波 45歲起加入腸胃鏡
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得視個人預算、荷包深度「量力而為」,因為檢查是做不完的。但是,如何選擇最具經濟效益的健檢項目,仍可依照年紀、性別、家族病史、危險因子等幾大原則來組合。 30歲起經濟獨立 宜開始
四大癌篩免費做 政府陪你拚健康
你知道嗎,國民若想體驗基本健檢和四大癌症篩檢,可以不用花錢?只要符合年齡等身分資格的民眾,就能享有每一至三年不等可做一次的免費檢查,是不可不知的實用資訊。起源自1996年、由健保提供的成人預防保健服務
婦女的沉默殺手 定期乳房攝影保平安
50歲的陳太太日前收到醫院寄來的乳房攝影篩檢通知單,心中一直猶豫要不要去做檢查。乳房攝影時,會擠壓到乳房兩側,非常疼痛、不舒服,但已經兩年沒去檢查,她也不免擔心。 超音波不易察覺「鈣化點」台灣的乳癌發
電腦斷層掃描 心血管疾病無所遁形
根據國健署統計,心臟病和腦血管疾病名列國人第二、第三大死因,平均每天有53人死於心臟病、32人死於腦血管疾病。媒體報導,名人或高階經理人還在盛年,因為心肌梗塞、中風猝死的案例並不少見。今年上半年,就有
做對關鍵兩件事 跟代謝症候群說Bye Bye
如果沒有注意飲食、運動不夠,在高壓生活之下,很容易腰圍超標,產生三高,造成代謝症候群,日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將是正常人的四倍。偏偏三高沒有症狀,人們難以發現,因而輕忽其危險。其實,代謝症候群是可以預
吸收醫學知識 學習與心律不整共存
2014年施振榮再度自宏碁引退,此後雖然不必再面對繁雜的管理工作,但他也沒閒下來,臉書上可以看到他每天的行程滿滿,一下是青創總會創業楷模聯誼活動、一下現身在孫女音樂劇的表演,或者是自拍與太太參觀美術展
告知病史、生活習慣 讓醫師好判斷
楊志良自覺比其他人幸運,因為職務關係,可以每隔一、兩年就做健檢,也因此,他能夠及早發現癌症。即便如此,他還是驚訝罹患了攝護腺癌。想想自己不菸不酒,愛吃十字花科蔬菜、喜歡大自然、也會種菜,沒有家族史,不
健檢套餐輪流做 視狀況追加項目
個頭嬌小的吳娟瑜看來活力充沛,她十分喜愛運動,每星期跳一次街舞,享受大汗淋漓的快感。如果不說,沒有人知道她年過六旬,大孫子也已經念國中二年級了。 活得健康才能分享更多美好在公開場合教導親子溝通、家庭關
多次面臨生死關頭 學會淡定開心活
從2012年主導參與反核、動物保護、聲援苗栗大埔案、太陽花運動,今年還名列「時代力量」不分區立委,雖未挺進立法院,但這位活力充沛的歐吉桑也沒閒著,採訪的前一週參與實驗劇場演出,下一週也有表演活動,行程
養成體檢習慣 讓自己更安心
之前,她曾臨時取消受訪的時間,因為突然被指派到外地開會,不得不放鴿子。這就是新聞從業人員心臟要很強的地方,太多的不確定性、突發狀況;時時刻刻處於備戰狀態,壓力隨之而來,健康也可能亮紅燈。螢幕上活潑亮麗
改變飲食、勤健身 預防比治療重要
「健檢幫助我變得健康,」他說,2016年以來,短短幾個月,改變飲食,培養健身習慣,整個人好似脫胎換骨。藝人享有鎂光燈的光環,贏得觀眾掌聲,但常常是用犧牲健康換來的。別看邰智源把歡笑帶給觀眾,背後可是付
定期看診追蹤諮詢 良好作息不可缺
對凱基銀行董事長魏寶生而言,因為看到過去的長官從健檢中發現身體毛病,變得鬱鬱寡歡,心情受到影響,不久之後就過世的例子,他並沒有按時健檢,反而是定期找看診經驗豐富的醫師,追蹤檢查來照顧健康。 生活型態不
檢查不必「吃全餐」 按需求挑項目
「健檢不是萬能,雖然不能發現所有疾病,卻能發現大部分疾病,」他說。這位衛生署前署長在31歲擔任醫政處處長,當時,就享有公務人員每三年一次的免費健檢,不過,他仗著年輕,體力充沛,放棄自己的權利,不常利用
飲食節制、常運動 報告幾乎沒紅字
體質不易胖 也避免大吃大喝認識曾銘宗的人都知道,他高高瘦瘦的身材數十年如一日,沒有太大變化。長期在公務體系服務,生活單純,應酬也不多,曾銘宗一直保持身高177公分,體重72公斤左右的標準身材。是有什麼
貴不一定好 做健檢也要有策略
有張娃娃臉的林英欽醫師,擔任家醫科醫師已有20多年時間,當時就開始接觸健康檢查。他回顧,20多年前一般民眾對健檢幾乎沒有概念,以為健檢是少數有錢人的權利;現在,民眾接觸健檢的機會愈來愈多,健檢已經具有
養成正確觀念 健檢就是最佳投資
這位像家人一樣噓寒問暖的醫師,是新光健康管理部主任高尚志,每年做健檢的他,在前年做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時,發現肺部原本只有1公分的腺瘤,已變大到2.8公分,隨即開刀切除,可說是健檢的受惠者,也成
管好三高 預防致命心血管疾病
國泰健康管理中心預防醫學部部長陳皇光醫師問記者,「你有過勞嗎?」記者點頭如搗蒜。他接著說,很多人都有過勞,但過勞死不是診斷,而是死於心血管或心臟疾病,「過勞死的人生前有沒有高血壓?三高疾病?」他肯定地
早期、長期、定期 防堵9大危險因子
褚柏顯說,人體在45歲之前是自然老化,之後老化的速度加快,但皮膚老化從15歲就開始,一點都躲不掉;眼睛則是40歲之後就可能老花。第一次健檢後,知道有哪些危險因子,可以再進行個別項目檢查。其他因特殊需求
35歲起把關健康 首重心血管、腸胃鏡
「我們纏鬥很久,」聯安診所院長鄭乃源說,這位男性病患,BMI(Body Mass Index,體脂率)在30%左右,太胖,個子又不高,體重將近90公斤,而且有家族史。每次鄭乃源要他減肥,他都面有難色地
三大武器 揪出身體不定時炸彈
沒錯,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正是國內第一家以健康管理為主題的醫院,結合北投老爺酒店,攜手為台灣的國際觀光醫療拉高規格。院長蔡清標是腦神經內科權威,20多年前在台北榮總時,率先引進肉毒桿菌治療病患顏面神經不自
飲食清淡、改善作息 打造不生病的體質
全身健康檢查始於歐美,源於保險公司為降低理賠風險,要求保戶進行健檢。但長壽的日本,也是預防醫學先進的國家,78年前就有住院式的健檢服務。 日式嚴謹服務 吸日本客上門擁有京都府立醫科大學醫學博士學位的輝
你的健康檢查,做對了嗎?
以近日熱烈討論的C肝來說,過去無法根治的C肝,因口服新藥問世,治癒率已高達九成九。但新藥價格不菲,一位病人的平均治療費用在100萬至160萬元。國內潛在C肝患者約有55萬人,但其中卻有28萬人不知道自